奔馳汽車廠里有哪些黑科技

時間:2016-09-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 作為汽車界的大佬,奔馳一直走在許多品牌的前列,而在數字營銷領域,奔馳同樣有著自己的一番作為。數字化貫穿于設計和生產制造階段

在工業(yè)4.0中,先進的硬件設備作為基礎設施必不可少,但更需要的是對制造流程的整合、人和生產工具的配合、數字化和硬件設備的搭配。只有做到了這樣,才能實現智能化的工廠、服務、生產、物流。

作為汽車界的大佬,奔馳一直走在許多品牌的前列,而在數字營銷領域,奔馳同樣有著自己的一番作為。數字化貫穿于設計和生產制造階段

不過工業(yè)4.0一直是個相對比較抽象的理論基礎,大家都在談,但實際在做的人卻很少,應用到汽車的生產制造中就更少了。在設計階段,光是空氣動力學設計時就利用軟件和算法嘗試了超過300種的模式,并且能夠借鑒各種車型的設計,大大縮短研發(fā)周期,這就是數字化的力量,傳統過程中則要更復雜的流程。計算機干了更多的原本需要實際去落地的工作。

不少人其實都有這樣的誤區(qū),認為工業(yè)4.0中硬件是最重要的部分,德國能夠首先提出這個概念,就是因為生產設備先進或者工業(yè)機器人的普及。反倒是這些企業(yè)生產中用的軟件系統,以及如何融合信息化技術和生產設備的方法很少有人關注

沒有數字化硬件再好也沒用。在工業(yè)4.0中,先進的硬件設備作為基礎設施必不可少,但更多的需要對于制造流程的整合、人和生產工具的配合、數字化和硬件設備的搭配。只有做到了這樣,才能實現智能化的工廠、服務、生產、物流。

Augmented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

增強現實技術,不僅展現了真實世界的信息,而且將虛擬的信息同時顯示出來,兩種信息相互補充、疊加。真實世界的實際情況和虛擬世界的理論情況在同一個屏幕上疊加起來,這樣工作人員就可以很容易的發(fā)現其中的存在偏差。這項技術在奔馳智能工廠中主要應用于工廠的規(guī)劃,虛擬零部件的安裝測試,設備組件的生產等。

AR技術不僅在車間內得到了應用,梅賽德斯-奔馳也把該項技術應用與道路救援當中。通過AR技術,緊急救援人員可看到用不同顏色標志的內部零件,包括救助被困乘客時,切割車輛需注意的主要部位。

VirtuelleMontage-模擬裝配

就像用一臺游戲機可以通過運動控制裝置打網球一樣,在模擬裝配這項技術中,真實的零部件可以虛幻地在汽車中固定。通過這樣的測試有經驗的員工就可以預判,怎樣才可以使這項工作更好的完成-比如,是否需要改變零部件的結構。這項技術顯著的好處有兩點,一是方便驗證結構研發(fā)的合理性和工序編排的可行性,二是改善工人的工作舒適性,降低危險性。

DigitaleProzesskette-數字化工藝生產環(huán)節(jié)

通過模擬出數字化的生產制造環(huán)節(jié),對汽車生產的可行性在產品設計的早期階段就進行驗證。特別在傳動系統上,數字化工藝環(huán)節(jié)將貫穿從結構設計、零部件機械加工到裝配的整個過程。

Mensch-Roboter-Kooperation-人機協作

機器人安全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人機協作在工廠中的應用。汽車的裝配任務對精度、強度要求極為嚴格,同時要求其操作極為純熟。人機協作結合了機器人的準確性和人的靈活性,奔馳的工人們與協作型機器人KukaLBRiiwa緊密合作,確保每次裝配均能完美匹配。

360°Vernetzung-全方位連接

87臺焊裝生產設備,252個可編程儲存的控制單元(SPS),42項技術(點焊,激光焊接,機械連接等)通過大約50000個智能的IP地址互聯在一起。通過對控制軟件’Integra’以及基于以太網的連接使得所有的自動化組件都能進行互聯。因此,從焊裝到傳感器-執(zhí)行器領域的質量及其他參數都能實時獲得。

FahrerloseTransportsystem-自動運輸系統

如何高效地解決車間內的物料運輸一直是汽車行業(yè)的一大挑戰(zhàn)之一。比如在車架的運輸當中,之前的解決方案是在流水線之間設立固定的運輸平臺。這種固定的運輸平臺過于僵化,一旦生產流程發(fā)生變化,這類運輸平臺也需要做適當的調整,時間成本和相應的轉換成本都很高。通過自動運輸系統的應用,車架可以在一條流水線的末端被自動駕駛運輸車裝載,運輸車有自動導向系統,可以保障系統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況下就能夠沿預定的路線自動行駛,把車架運送到下一道裝配站。

這兩年以來工業(yè)4.0火爆成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談4.0的是大家都覺得這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談來談去都是一些概念理論,沒有人知道怎么做,現在說有工業(yè)4.0工廠就是想騙錢的。

在制造業(yè)領域汽車工業(yè)還是比較領先的,面對大家在談4.0的是我們覺得數字化可能離我們更近一些。在設計階段,光是空氣動力學設計時就利用軟件和算法嘗試了超過300種的模式,并且能夠借鑒各種車型的設計,大大縮短研發(fā)周期,這就是數字化的力量,傳統過程中則要更復雜的流程。計算機干了更多的原本需要實際去落地的工作。

不少人其實都有這樣的誤區(qū),認為工業(yè)4.0中硬件是最重要的部分,德國能夠首先提出這個概念,就是因為生產設備先進或者工業(yè)機器人的普及。反倒是這些企業(yè)生產中用的軟件系統,以及如何融合信息化技術和生產設備的方法很少有人關注。

沒有數字化硬件再好也沒用。在工業(yè)4.0中,先進的硬件設備作為基礎設施必不可少,但更多的需要對于制造流程的整合、數字化和硬件設備的搭配、人和生產工具的配合等等。只有做到了這樣,才能實現智能化的工廠、生產、物流、服務等。

數字化貫穿于奔馳設計開發(fā)到售后服務整個產業(yè)鏈,以數字化開發(fā)流程為例,未來汽車在開發(fā)初期就以數字化原型的形式精確描繪出來。再如空氣動力學設計,在新車進入新型高科技風洞測試之前,完整的數據模型已經通過了一整套數字化測試。完整的數據模型帶來了更短的開發(fā)時間、更高的精度與更強的性能。借助于數字化,奔馳以前設計一輛展示車需要兩年,現在不到11個月。另外,在數字化的智能工廠中,設備和零部件將無縫聯網,生產流程的自控程度將越來越高。人和機器人真正展開合作:當人面臨的任務太棘手、太費力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