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雄心壯志正在改變全球核電產業(yè)的格局。”讓英國《金融時報》做出如此預測的,是一則中國在土耳其新建核電站項目招標中處于領先地位的新聞。有報道稱,土耳其在黑海海濱新建一座核電站的計劃已經進入確定承建者的關鍵階段,目前中國“小幅領先”。另外,南非即將舉行核電站招標,外界預計中國相關企業(yè)也將參與投標。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雖然面臨自身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難纏的競爭對手,但中國成為世界核電市場的崛起角色“毋庸置疑”。
《金融時報》9日報道稱,中國正在積極尋求向土耳其出口核能發(fā)電設施,但沒有披露具體核電站建設項目的投標細節(jié),包括具體投標的中方公司情況。不過,文章強調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志成為全球核能供應商,“并正在新興經濟體取得一些進展”。法新社9日報道稱,在中國領導人為埃爾多安舉行的歡迎會議上,兩國簽訂了核能合作協(xié)定,“從而為兩國在這一領域深化合作鋪平了道路”。報道稱,其中一份合作協(xié)定為中國國家能源局和土耳其能源部之間關于進一步核能利用合作的意向書,而另一份協(xié)定的內容尚未披露。土耳其《每日新聞》報道稱,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月訪問土耳其時,雙方就包括核能在內的一系列合作項目達成共識。
美國著名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本月初曾分析稱,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之一,在世界市場的角色則屬于新來者。不過,中國正在利用各種優(yōu)勢條件爭奪市場。《金融時報》援引土耳其政府官員的話稱,中方不要求政府擔保項目,并在融資方面有足夠的保障,這成為中方在招標中最大的優(yōu)勢。不過分析同時強調,中國核能企業(yè)的弱勢在于承建的反應堆種類有限,僅限于國內開發(fā)的較老式型號,“西方國家擁有最先進反應堆設計的版權”。《華爾街日報》9日稱,中國企業(yè)在融資方面具有優(yōu)勢,但海外客戶是否信賴中方提供的技術和設備的可靠性,需要時間檢驗。
目前,中國在海外主導承建核電站的經驗并不算太多。中國能源投資網CEO張杰9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中國目前僅在巴基斯坦承建過核電站。2000年,中核集團作為巴基斯坦恰?,敽穗娬?號機組承建方,首次向海外出口核電站機組,2006年中方又承建了巴基斯坦恰?,敽穗娬?號機組。在2011年10月的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中國核能企業(yè)積極參與展會并與東南亞國家聯(lián)系合作項目。《金融時報》稱,中國的核電部件供應商已于2011年首次簽署海外核電產品出口合同,向法國電力公司提供低壓加熱器。
不過,中國在國際核電市場上也存在不少強勁的競爭對手,例如近年來熱衷于“核電出口”的日本。實際上,日本不僅在東南亞與中國核電企業(yè)展開“暗戰(zhàn)”,去年10月,日本政府時任經濟產業(yè)大臣枝野幸男在巴黎國際能源署理事會會議上就和土耳其政府官員密切接觸,商談核電站合作建設。對于中國試圖獲得土耳其新核電站承建權,《日本經濟新聞》9日稱,日本企業(yè)“不會放棄在土耳其這一新興市場擴大影響力的機會”。
張杰表示,美國和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核電出口國。受到日本核危機影響,德國和法國此前“封凍”了國內核電項目。韓國勢頭較猛,2009年曾打敗美國和法國,拿下阿聯(lián)酋400億美元的核電站建設項目。芬蘭、印度、波蘭和摩洛哥等國也對韓國核電項目表示關注。
對于外媒“中國核電走出去”的猜測,張杰表示目前“動作不大”,“中國的核電想走出去,目前主要有3個挑戰(zhàn):中國有什么樣的政策支持,有多大的價格優(yōu)勢,有什么技術路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