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和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對一種生存在無氧環(huán)境中的沙雷菌(Shewanellaoneidensis)進行了研究,結果對這種細菌的精確結構和其原子般大小的導線有了更多了解。
發(fā)現可讓研究員設計和改良電接點的電極,以接取微生物為避免電力累積而釋出的電荷。
科研人員已將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該報告主要作者、東英吉利亞大學的克拉克說:“我們應該可以利用這一發(fā)現,從細菌身上獲取更多電力……在這之前,我們有點兒像是在嘗試制造一臺收音機,卻不知道應該放哪一種電池。我們掌握了電池的藍圖?!?
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jié)?!彼e例說,人類就是利用電能來維持心臟跳動和大腦思考。
他透露,沙雷菌會利用它們的導線來釋放過多的電力,“如果它們出現電荷阻塞,一切就會停止”,而這包括進食和呼吸。
科研人員要利用這種細菌作為光源到手機充電器等物品的電源,可能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由于這類細菌有微小的“導線”穿過其細胞壁,科研人員相信,人類今后或許也能利用它們來清理原油或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