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一方面是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增速放緩,一方面是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崛起。增程式電動汽車獨特的油電雙能特性,可使車輛在日常通勤場景下保持純電驅動特性,而在長途出行場景通過燃油發(fā)電提供續(xù)航,實現無里程限制,消除里程焦慮。
因使用成本和綜合續(xù)航的優(yōu)勢,增程式電動汽車正在獲得消費者的“芳心”。麥肯錫于2024年末針對美國、德國和英國新車買家進行的一項調研發(fā)現,在美國,18%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增程式電動車作為一種選項,他們會考慮購買;在德國和英國,這一比例分別為15%和13%。此外,這些潛在購車者中有三分之二表示,如果沒有增程式電動汽車可選,他們會考慮購買內燃機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這說明,增程式電動汽車會激勵更多內燃機汽車車主轉向電動駕駛。
增程式電動汽車的一個關鍵消費群體,是那些已經擁有電動汽車,但困擾于充電設施不足、續(xù)航里程不滿意而決定重新換回燃油車的消費者,麥肯錫曾經指出,46%的美國電動汽車車主和19%的歐洲電動汽車車主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換回燃油車。
調研還發(fā)現,豪華品牌車主對增程式電動汽車的興趣,要高于大眾市場品牌汽車車主。同時,相較于小型車車主,當前擁有大型汽車和SUV的車主對增程車的興趣也略高一些。
政策監(jiān)管層面,根據歐盟的規(guī)定,2035年要實現所有銷售的新車為零排放車輛,這意味著增程式電動汽車可以銷售至2034年,當然,汽車制造商還需要綜合考慮增程式汽車的開發(fā)時間表,以及在這個有限的時間窗口內能否獲得足夠的利潤,以證明對增程式電動汽車的投資是合理的。相比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tǒng)更具未來適應性。
與歐盟不同,美國對新車銷售沒有零排放要求。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將合規(guī)獎勵與電動行駛里程掛鉤,這意味著增程式電動汽車在合規(guī)標準方面可能優(yōu)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例如,電動行駛里程至少為70英里(約113公里)的增程式電動車可獲得65%的合規(guī)獎勵,而電動行駛里程為25英里(約4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只能獲得30%的獎勵。
此外,雖然加利福尼亞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的《先進清潔汽車II規(guī)則》規(guī)定,到2035年,所售新車必須實現100%電動化,但其中五分之一的車輛可以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或增程式電動車。從監(jiān)管要求的角度來看,增程式電動車在美國市場的新機遇可能最為廣闊。
總之,增程式電動汽車已逐步成為緩解燃油車、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車主里程焦慮和成本擔憂的一種潛在解決方案。歐美增程式電動汽車消費端和政策端的優(yōu)勢,預示著未來,增程式電動汽車可能有大的銷售機會。麥肯錫建模場景顯示,如果汽車制造商生產150英里(約241公里)電動續(xù)航里程的增程式產品,其動力總成成本有望比純電產品低6000美元(約合人民幣43558元),而隨著電池成本的降低,預計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介于類似尺寸的純電動汽車和燃油車之間。
麥肯錫調查的美國消費者中,有48%受訪者表示對現有動力系統(tǒng)種類感到困惑,所以,汽車制造商需要加大對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宣傳推廣,幫助消費者清楚了解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優(yōu)勢,并明確它與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