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資本陣容中,不僅有俞敏洪的洪泰基金支持,還有國資中關村啟航基金的跟投。
這并不是中關村啟航基金第一次“輸血”。
2023年6月,月泉仿生正式運營,是一家人形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及仿生智能裝備的創(chuàng)新型研發(fā)企業(yè)。同年7月,其獲得來自中關村啟航基金投資的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2024年4月,月泉仿生再次完成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梅花創(chuàng)投投資。
資本不斷“輸血”下,是月泉仿生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現出的巨大發(fā)展?jié)摿σ约捌渥陨砭邆涞暮诵母偁幜λ慕Y果。
月泉仿生創(chuàng)始人任露泉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國際仿生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聯合創(chuàng)始人任雷在國際上首創(chuàng)提出了仿生拉壓體機器人原理與技術,在國家自然基金重點和重大項目支持下成功研發(fā)了低能耗仿生類人行走、仿生拉壓體靈巧手和類人機械臂等設計制造原理與技術。
該公司核心團隊成員深耕仿生機器人、仿生運動智能、仿生高端智能裝備等多個領域,擁有研發(fā)、生產和供應鏈管理等全方位人才。
目前,月泉仿生已完成仿生拉壓體靈巧手、仿生拉壓體機械臂產品,以及自研核心關節(jié)執(zhí)行器;仿生下肢行走機器人樣機也已完成并在實驗室展示行走。預計 2025 年,其將研發(fā)并組裝完成基于仿生拉壓體技術體系打造的新一代高度仿生人形機器人整機。
憑借在先進的仿生拉壓體技術在機器人領域展現出的巨大潛力和創(chuàng)新性,月泉仿生僅運營一年左右,商業(yè)化進程便十分迅速。
2024年,該公司已經收獲了數千萬元的新增訂單,在能源產業(yè)和特種作業(yè)領域成功實現產業(yè)落地。后續(xù),該公司還將在汽車工業(yè)、航空工業(yè)、科研教育等領域持續(xù)推動仿生機器人產品的技術落地與應用。
除仿生人形機器人技術外,基于仿生拉壓體技術衍生出的仿生智能裝備等產品也將成為推動月泉仿生業(yè)務發(fā)展的第二增長點。
現代仿生假肢的技術方案大多與肌肉進行交流,當神經激活時,肌肉會發(fā)出更強的電信號,這些信號可以被皮膚上的電極捕捉到,然后控制假肢。這一技術為殘疾人士帶來了福音,使假肢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能夠更好地適應使用者的需求。
月泉仿生在這方面也有著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其仿生足踝產品就是很好的例子。截至目前,其仿生足踝產品已交付并獲得客戶認可,后續(xù)也將持續(xù)落地千萬元訂單。
仿生科技在機器人領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應用。
從結構設計角度來看,許多生物的身體構造為機器人提供了完美的藍本。例如,蜘蛛的外骨骼結構輕巧且堅固,這種結構特點被借鑒用于設計一些需要在復雜地形移動的小型偵查機器人,使其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減輕自重,便于靈活穿梭。貝殼類生物的層狀復合結構為制造抗壓性強的機器人外殼提供了思路,讓機器人在承受外部壓力時能更好地保護內部組件,適用于深海探測、地下挖掘等高壓環(huán)境作業(yè)的機器人。
不僅如此,在人機交互層面,仿生技術也有著積極影響。模仿人類的表情肌肉運動和語音模式,研發(fā)出的社交機器人能夠更好地與人類溝通交流。它們可以通過面部表情變化表達情感,通過更自然的語音語調與人類互動,在養(yǎng)老陪伴、兒童教育等領域增強了機器人的親和力和用戶接受度。
未來,仿生科技在機器人領域的發(fā)展將更加深入和多元化。隨著人工智能的融合,仿生機器人的學習和適應能力將大幅提高,能夠根據不同的情境和人類需求,自主調整行為模式和交互策略,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