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SIS發(fā)布“中國追求半導體獨立”報告,稱能阻止中國的超越

時間:2019-03-22

來源: 工業(yè)4俱樂部

導語: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發(fā)布的一份題為“中國追求半導體獨立”的最新報告稱,《2018年出口管制法》(ExportControlAct),加上多邊協調努力,可以幫助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并阻止中國的超越。

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發(fā)布的一份題為“中國追求半導體獨立”的最新報告稱,《2018年出口管制法》(ExportControlAct),加上多邊協調努力,可以幫助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并阻止中國的超越。

半導體

報告稱,中國過去曾利用美國出口管制法規(guī)(及其執(zhí)行)中的漏洞獲取半導體技術。美國半導體行業(yè)的一些人則認為,美國商務部2010年批準的技術轉讓提高了中國的半導體能力。CSIS報告還指出,《2018年出口管制法》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輔之以加強芯片行業(yè)和消除旨在提供競爭優(yōu)勢的外國市場扭曲的措施”,這就包括加強知識產權保護(IP)和實施。

美國兩大智庫之一的CSIS發(fā)表最新報告《中國對半導體獨立的追求》,從美國角度論述了他們對中國發(fā)展半導體的看法。

日前,美國兩大智庫之一的CSIS(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fā)表題為“LearningtheSuperiorTechniquesoftheBarbarians:China’sPursuitofSemiconductorIndependence”的報告,從美國角度論述了他們對中國發(fā)展半導體的看法。

撰寫該報告的作者JamesAndrewLewis是CSIS的高級副總裁。在加入CSIS之前,他曾在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擔任外交事務官員和高級行政人員。

報告認為:

中國在半導體方面投入了巨資,這些投入正在取得成果,但目前仍然依賴西方技術。

中國是一個技術凈進口過,芯片和技術進口仍將是未來許多年的常態(tài)。

中國創(chuàng)新增長的趨勢面臨風險。

雖然中國在科學和技術上進行了巨大的投資,并且這些投入正在取得成果,但它仍然依賴于西方技術。

半導體領域尤其如此。幾十年來,中國對外國半導體的依賴令國家層面感到擔憂。中國打算結束這種依賴,重塑全球半導體市場,使其企業(yè)處于領先地位。

但盡管進行了40年的投資,中國無法制造出先進的半導體。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代價高昂的失敗。

自1979年以來,中國利用國家在基礎設施、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巨額投資,以及技術收購和支持性商業(yè)政策,實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增長。西方企業(yè)樂于進入中國市場,對許多企業(yè)來說,中國市場已經變得至關重要。

中國是一個技術凈進口國

中國仍然是一個技術凈進口國。中國希望“向價值鏈上游”轉移,從將進口零部件組裝成最終產品,轉換到在中國國內創(chuàng)造先進技術,但芯片和技術進口仍將是未來許多年的常態(tài)。

如今,中國使用的半導體只有16%是在國內生產的,其中只有一半是由中國企業(yè)生產的。中國依賴外國供應商提供先進的芯片。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生產40%的半導體,到2025年生產70%。

中國半導體計劃在五年內的總投資為1180億美元,其中600億美元來自省級和市級政府。相比之下,領先的西方公司每年在研發(fā)方面的投入是數十億美元。英特爾的研發(fā)投入超過130億美元,三星和高通各投入超過30億美元。而中國的華為和中興分別投入約150億美元和19億美元。

將半導體視為基礎技術

中國將半導體視為一個關鍵的戰(zhàn)略產業(yè)。半導體是數字經濟的支柱。不管是消費者應用還是工業(yè)應用,都依賴半導體。

半導體的生產是建立在一個復雜的全球供應鏈的基礎上的,這個供應鏈既包括大公司,也包括許多小公司。

這個行業(yè)本身已經有60年的歷史,源于美國實驗室的發(fā)現,他們發(fā)現蝕刻在硅晶片上的銅線可以取代笨重的晶體管(就像晶體管曾經取代體積更大的真空管)。該行業(yè)的趨勢是在單個芯片上塞進更多的線路,為特定的功能(如游戲或人工智能)專門設計芯片,并擴大芯片可以執(zhí)行的操作的數量和速度。

半導體生產處于物理科學和材料科學的前沿,因為芯片制造商將更多的計算能力、內存或功能集成到單個芯片上。許多人都熟悉“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準確地預言了半導體處理器的發(fā)展速度(或者說整體處理能力)將會每兩年翻一番。幾年來一直有猜測說,我們正在接近摩爾定律的終點。一些人預計,該行業(yè)將更多計算能力集成到單個芯片上的能力將會放緩,甚至終結。

半導體

上表描述了半導體生產的步驟。制造一個半導體需要400多個步驟,超過2個月的時間。制造過程可分為6個階段:研究、設計、晶圓生產、加工、封裝、測試。

無論我們最終是否達到目標,每一代新的芯片都會帶來更困難的技術生產挑戰(zhàn),和更高的成本。半導體行業(yè)在研發(fā)上的大量投資使得它的快速升級能夠一直持續(xù)到現在。摩爾定律的終結增加了私營部門研發(fā)的重要性(半導體是美國領先的研發(fā)投入行業(yè)之一,大型公司通常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以及政府對物理科學和材料科學基礎研究的投資,這有助于推動芯片性能的改善。

半導體行業(yè)又一輪大規(guī)模投資

研發(fā)在保持半導體行業(yè)競爭力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考慮到中國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長達數十年的投資,這是中國最終可能獲得優(yōu)勢的領域之一。

但目前,沒有中國內地公司在半導體研發(fā)支出Top10列表中,盡管有兩家中國臺灣公司入榜。四家美國公司的研發(fā)支出占整個行業(yè)研發(fā)支出的57%(英特爾自己的研發(fā)支出就超過了整個行業(yè)研發(fā)支出的三分之一)。

半導體

全球研發(fā)支出top10芯片企業(yè)

中國私營部門研發(fā)獲得政府的支持是一個潛在的優(yōu)勢,但是美國也有類似的項目,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一項多年投入15億美元的計劃(被稱為電子復興計劃),以及其他旨在開發(fā)新技術、徹底改變芯片生產和性能的項目。關鍵的區(qū)別在于DARPA資助的是研究,而不是公司。

2014年,中國制定了到2030年成為半導體行業(yè)各領域全球領導者的目標。但芯片并不是一個容易進入的市場,這阻礙了中國此前的努力。早在幾十年前,中國就已投入數十億美元打造國內半導體產業(yè),但收效甚微。中國企業(yè)面臨的主要困難不是獲得設備,而是缺乏經驗和“技術訣竅”。這在今天仍然是很大的問題。中國對本土產業(yè)的追求也與全球一體化供應鏈的趨勢背道而馳,后者在生產和創(chuàng)新方面是效率最高的。在全球一體化的創(chuàng)新體系中,本土產業(yè)即使得到資金補貼的支持,仍將是第二位。

盡管西方國家對技術轉讓有所限制,但中國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半導體獨立。首先是通過借鑒中國臺灣的技術。其次,中國可以利用“無晶圓廠”的半導體生產,即由中國企業(yè)設計芯片,但制造流程由臺積電(TSMC)等專業(yè)公司負責。最后,中國可以再次嘗試建立一個國家資助的本土產業(yè)。中國企業(yè)更喜歡無晶圓廠芯片生產,而政府青睞的建設國內半導體制造工廠(晶圓廠)的解決方案既昂貴又有風險。

中國創(chuàng)新面臨風險

關于中國能否成為創(chuàng)新大國的長期爭論似乎已經結束,但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成功的中國創(chuàng)新仍然受到國家相對技術落后的限制。第二,伴隨著更大的國家經濟導向,中國創(chuàng)新增長的趨勢有可能放緩或逆轉。

中美兩國在治理、投資和研究競爭中各有優(yōu)勢和劣勢。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跨國性質使任何國家爭奪技術領導地位的競爭復雜化了,并將產生兩國都難以控制的力量。以全球為導向的美國工業(yè)可能比以國家為中心的中國有優(yōu)勢。

政府的支持意味著中國企業(yè)即使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xù)經營,這將對中國經濟和其他國家的經濟造成損害。中國政府補貼的擴張將擠壓其他國家的半導體企業(yè),縮減它們的收入和數量,降低半導體生產商投資研發(fā)的能力。中國投資的總體影響將是削弱全球產業(yè),減緩半導體創(chuàng)新的步伐。

美國如何回應?

半導體是數字經濟的支柱。報告認為,要應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努力,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半導體產業(yè)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美國可以通過加大對基礎科學和政府研究的投資保障其技術實力。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