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研發(fā)基于人類真實皮膚結構“汗毛-皮膚”的傳感器

時間:2017-01-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赫曉東教授、王榮國教授團隊的一種基于人類真實皮膚結構的“汗毛-皮膚”傳感器研究成果

近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赫曉東教授、王榮國教授團隊的一種基于人類真實皮膚結構的“汗毛-皮膚”傳感器研究成果,發(fā)表于美國化學協(xié)會《應用材料與界面雜志》(影響因子7.145)上。該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皮膚是人類最為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研發(fā)接近于人類皮膚的傳感器,以使機器人可以像人類那樣感知世界,例如抓取物體并感知滑動、感知氣體流速、分辨物體軟硬等。現有針對人工皮膚傳感器的設計模型都是基于光滑皮膚,利用各種納米單元或者結構實現高靈敏度的感應,但是在量程范圍或結構耐用性上都存在不足。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智能人工皮膚傳感器的汗毛部分采用鈷基玻璃包覆磁性纖維,皮膚層采用人工硅膠;利用交變磁場激發(fā)磁性纖維產生的耦合磁場在外界應力下導致的變化來進行感應,傳感器具備高靈敏度(可感知0.15毫牛重量的蒼蠅),超大量程范圍(0.15毫牛至25牛),可感知氣體流速,具有可修復性,可通過按壓來感知評估材料的硬度等性能;通過雙頻率交變磁場同時激發(fā)的檢測方法可以實現對材質電磁性能的評估,可以在感知壓力的同時分辨材料屬性(區(qū)分磁性體、非磁性導體、絕緣體)。

目前,對于材料屬性的評估絕大多數人工皮膚傳感器并不具備。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汗毛-皮膚”傳感器已初步應用于機械手夾持過程中摩擦力大小的判斷,未來在機器人領域有潛在的應用前景。柔性器件領域知名學者、大阪府立大學教授竹井邦晴評論說:“‘汗毛-皮膚’傳感器的檢測量程令人印象深刻,其設計思路也是獨一無二的?!?/p>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