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PLC的發(fā)展之路:用“六味猛藥”治“四大頑疾”

時間:2014-02-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國未來一定能夠在PLC的應用上率先實現(xiàn)突破,融入全球一體化經濟之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業(yè),進而研制、開發(fā)、生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PLC產品。

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進入中國以來,PLC已經廣泛地用于工業(yè)生產中幾乎每一個角落。雖然國產PLC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與國外品牌依舊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是技術方面的原因。早期的PLC技術相對封閉,開放性不夠,缺乏一個通用的技術平臺,國內研發(fā)單位很難得到前沿的PLC核心技術,需要長時間的不斷嘗試和摸索。“七五”和“八五”期間,國內部分研究單位在PLC研發(fā)上進行了科技攻關,取得了一些攻關成果,也基本具備了自主研發(fā)PLC的能力。但是,缺乏持續(xù)研發(fā)和產品化能力,最終沒能形成規(guī)模經營。

第二,是資金問題。PLC既是專業(yè)產品,也是自動化領域的一個通用產品,要形成規(guī)模經營必須具有較大的資金投入。有人意識到了開展PLC業(yè)務的重要性,但資金不夠;有人有資金,卻認識不到其長遠價值。應該說,部分國產PLC產品確有其獨到之處,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無法形成規(guī)模經營。作坊式生產或者受短期盈利目標的約束,使其無法形成再投入和擴大再生產,制約了產品的健康發(fā)展。

第三,是制造工藝問題。在10年前甚至5年前,國內的制造環(huán)境如生產工藝、模具制造、質量控制等方面仍存在較大欠缺,無法滿足工藝要求較高的PLC批量生產。

第四,面臨的是一個與大批國際跨國公司競爭的成熟市場,如何有效地將產品推廣出去尤為重要,而國內公司恰恰缺少一支具有獨到經營理念的市場隊伍,市場開拓力量薄弱。

最后,是體制問題。原來許多做PLC的是研究所或者國營企業(yè),體制和機制問題限制了PLC的產業(yè)化發(fā)展。

針對上述所面臨問題,我國PLC的發(fā)展應該采取以下幾點對策:

(1)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我國應該集中資金和技術力量,盡快研制生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LC系列產品,PLC技術正在由封閉走向開放,大量采用it技術,硬件通用化、軟件標準化,使得PLC的設計和生產不再存在技術壁壘。

(2)繼續(xù)發(fā)揮國內PLC應用技術的優(yōu)勢,擴大應用領域。將PLC應用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同時,還要憑借技術和勞動力優(yōu)勢,逐漸融入國際PLC的應用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使我國應用技術優(yōu)勢形成真正的增值服務,帶動相關成套設備和軟件產業(yè)的發(fā)展。

(3)在擴大PLC應用范圍的同時,在軟件集成上下功夫。針對不同的工業(yè)生產過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統(tǒng)集成軟件、人機界面軟件和應用軟件。

(4)在發(fā)展小型PLC產品方面,必須在集成性、功能性、適用性、經濟性等方面選擇一個合適的平衡點,設計出滿足用戶不同要求的產品。小型PLC產品仍將是市場主流,小型PLC是最有可能首先實現(xiàn)國產化的,根據(jù)當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特點,小型PLC國產化大勢所趨。

(5)加大宣傳力度,取得國民信任。國產PLC的發(fā)展離不開用戶的支持,國內PLC廠商應該利用各種媒體宣傳PLC產品,開展相關的PLC技術研討會,產品展示會等,加強與用戶的溝通,消除用戶的偏見,并且根據(jù)用戶的反饋意見,對產品的性能進行不斷地完善。同時國內PLC廠商應注意加強與高校的合作辦學,免費提供相關的技術培訓,進行國產PLC技術普及。

(6)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對國產PLC的發(fā)展給予引導,從政策、資金、技術、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政府要對我國現(xiàn)有的幾十家國產PLC廠商進行整合,組建中國自動化集團公司,選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國產PLC品牌進行大力發(fā)展,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進行技術開發(fā),積極參與國際化競爭,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目前國產PLC市場尷尬局面。

我國未來一定能夠在PLC的應用上率先實現(xiàn)突破,融入全球一體化經濟之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業(yè),進而研制、開發(fā)、生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PLC產品。同時國內PLC廠商也要正視與國際大公司的差距,虛心向國際大公司學習先進技術和營銷理念,努力縮小差距,迎頭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更多資訊請關注PLC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