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恩施州加大清潔生態(tài)能源的推廣力度,全州累計建成戶用沼氣池54.5萬口,每年因此可減少森林砍伐面積200萬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萬噸。這項生態(tài)工程,引起世界銀行關注并主動牽線,荷蘭政府決定購買3.33萬個沼氣用戶帶來的碳排放指標以完成減排義務,協(xié)議期10年,交易價格14美元/噸,累計購買資金約5000萬元人民幣。由此,恩施成為中國“沼氣碳”的第一個賣家。借助該項目帶動,恩施州63%的農戶用上清潔能源。國家農業(yè)部將之確立為生態(tài)農村建設的“恩施模式”,向全國推廣。
我們都知道有了沼氣,可以節(jié)省煤錢和柴火,生活方便了很多,但是沼氣碳是什么?為什么能賣錢?這些道理可能就有些不明白了。
這要從溫氣氣體說起。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礦物質,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詞作為代表。雖然并不準確,但能讓大家最快了解 “碳排放”并采取行動,通過有節(jié)制的生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少用空調和暖氣、少開車、少坐飛機等等。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各國簽下了一個協(xié)定,要求30幾個國家在一定時間內把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到一定程度。
比如,我們中國作為締約國之一,2009年1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代表中國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此,國家各部委及地方各級政府已在積極思考如何走低碳發(fā)展的道路帶動經濟的轉型與增長。
許多人都不解,二氧化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怎么可以像玉米、大豆、棉花一樣進行期貨交易呢?簡單點說,就是當一個發(fā)達國家承諾一定時間內要把溫 室氣體排放減少到一定比例,而他國內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或者完成這個指標有一定難度時,他們可以考慮通過付費的方式向已經超額完成任務的 國家購買別人多出來的配額。通俗說就是:我掏錢,你減排。這就是碳交易。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雖然沒有減排約束,但中國被許多國家看作是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許多國家都從中國購買減排配額。
沼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使用沼氣不會超成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達到了減排的效果。 省下的碳排放指標就可以進行國際交易, 恩施州是實施世界首個戶用沼氣碳基金項目的地方。為什么恩施試點地區(qū)鼓勵大家多用沼氣,對沼氣年用氣量達到200m3以上的,根據流量計實際記錄的流量按照0.5元/m3—0.6元/m3標準獎勵,最高獎勵240元?這錢不是國家給的,是碳交易換來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