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反核派”(“反核四”與“反核四‘公投’”)的理由很簡單,很直接,就是安全第一,安全至上,不需要思辨,不需要討論,不需要科學,不關心經濟,不關心民生,只有情感意義上的安全,只有小概率事件的安全,只有至高無上與抽象的安全。但就以綠營等為首的“反核派”的立場與論述觀察,其邏輯混亂,充滿矛盾,甚至雙重標準。
矛盾一:只講核安,卻不講經濟安全
一是片面強調尚未發(fā)生也不一定會發(fā)生的“核電安全”,卻回避處處掛在嘴上的“經濟安全”。以民進黨、臺聯黨為首的綠營與保守勢力,天天擔心臺灣的種種安全,認為馬當局開放陸資入島,提高大陸金融機構參股臺灣銀行比例,縮短大陸婚配獲得在臺身份年限等,都存在安全問題,核能核電自然也有安全問題。
但他們在發(fā)展核電與石化等傳統(tǒng)能源選擇問題上,卻避而不談能源安全與經濟安全問題。他們主張臺灣放棄核四,放棄核電建設,那么臺灣就必須有相應的能源替代。在現階段,放棄占臺灣電力供應約18%的核能,99%依靠進口的石化等傳統(tǒng)能源將成為臺灣最大的能源來源,一旦臺灣能源運輸線被切斷,石油與天然氣供應不足,將成為臺灣經濟的致命傷,成為臺灣經濟安全的最大隱患。這時“反核者”怎么不談安全問題?為何回避經濟安全問題?這就是今天臺灣“反核派”的矛盾與雙重標準所在。
矛盾二:反對核電,又反對電價上漲
二是“反核派”既主張不發(fā)展核電,卻又反對油電價格上漲。去年,馬當局推動油電價格改革,適當提高電價,油價還是時漲時跌,就引起綠營與許多民眾的強烈不滿與批評。要想維持低廉的油價、電價,必須發(fā)展能源與電力,增加供給,在臺灣缺乏初級能源供給的情況下,發(fā)展核電是重要選擇之一,如今主張核四停建,放棄核能核電,結果必然是電力供應緊張與不足,油電漲價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他們既不要發(fā)展核電,又要油電低價,這是不現實的。
矛盾三:既要環(huán)保,又不要清潔能源
三是“反核派”高舉環(huán)保大旗,要節(jié)能減碳,要清潔的空氣與環(huán)境,卻反對清潔能源的核電。臺灣二氧化碳排放嚴重,每人每年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倍,居世界第三位,因此臺灣提出要節(jié)能減碳,發(fā)展低碳經濟與綠色經濟,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石油與煤炭是污染最嚴重的能源。不要核電,又要清潔能源,又要油、電價格不漲,這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誰不希望如此,問題是有這樣的可能性嗎?
矛盾四:既要民主,又反對“公民投票”
四是反核四“公投”、要馬宣布停建核四與民主法制精神相悖。核四建設爭議三十余年,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與社會紛擾,在各界難獲共識的情況下,為有效解決這一棘手問題,馬當局決定依法通過“公投”方式來決定核四命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最直接的民主方式。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向主張核四“公投”的民進黨卻表示反對。“公投”是依法進行,是一種直接民主手段,過去一直主張核四“公投”的民進黨為何反對?顯然是政治算計,而且是有違民主原則與程序的算計。民進黨等要馬英九下令直接宣布決定核四停建,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核四是依法興建的重大公共工程,馬英九不能隨意決定停建,況且,陳水扁當年以政治決定宣布停建核四,引發(fā)巨大政治風暴,就是前車之鑒。
臺灣病得很重,失去了理性思辨空間
可見,臺灣島內“反核派”在核四與核四“公投”問題上的論述、立場是矛盾的,是有雙重標準的,而且存在著不切實際的空想。本來,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但這些“反核派”什么都想兼得,這可能嗎?可見,臺灣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完全失去了理性思辨的空間,完全脫離了現實。這樣下去,臺灣會變得更糟,發(fā)展前景更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