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奎:我國電力電子技術發(fā)展五十余年
文章簡要介紹了我國電力電子技術發(fā)展五十余年,硅整流器,硅晶閘管及其派生器件裝備了我國工業(yè);5英寸、6英寸硅晶閘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功裝備了我國直流輸電;硅基IGBT已有封裝產線、從芯片到封裝8寸線,代工生產模式,并逐步替代進口,開始打破國外IGBT的一統(tǒng)天下。
1│序言
我國半導體研究始于1956年,當時我國提出“向科學進軍”,國家制定了發(fā)展各門尖端科學的“十二年科學技術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把半導體技術列為國家四大緊急措施之一,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舉辦半導體器件短期培訓,請回國的半導體專家黃昆、吳錫九、黃敞、林蘭英、王守武、成眾志等講授半導體理論、晶體管制造技術和半導體線路。國家決定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五所大學開設半導體物理專業(yè),由著名教授黃昆(北京大學)、謝希德(復旦大學)、高鼎三(吉林大學)授課。1957年有第一批畢業(yè)生,其中有現(xiàn)成為科學院院士的王陽元(北京大學)、工程院院士的許居衍(華晶集團公司)、電子部總工程師俞忠鈺等人。
中國的頻率器件首先從鍺(Ge)開始,1957年北京電子管廠拉制出鍺單晶,先后研制出二極管和三極管,如π401。1959年,天津拉制出硅單晶,從此硅器件逐步開發(fā)出來。
我國硅基電力電子器件隨著頻率器件而發(fā)展,歸屬一機部北京電器科學院第六研究室(后內遷西安整流器研究所)當屬最早的研制硅電力電子器件群體,當時有硅整流器、硅晶閘管,快速硅晶閘管,逆導硅晶閘管,可關斷硅晶閘管、雙向硅晶閘管等課題。許多設計上的成果,許多工藝上的突破,許多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貢獻……俱往矣。現(xiàn)在看到了一個全國電力電子行業(yè),我跟隨了這個行業(yè)50年(1964年分配到北京電器院六室),看到了行業(yè)的發(fā)展過程。
為接近準確描繪我國現(xiàn)在硅基器件的發(fā)展狀況,起草本文前,曾電話請教黃躍先(北京椿樹)、趙善麒(江蘇宏微)、吳煜東(南車)、沈華(嘉興斯達)林信南(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吳濟鈞(西安電力電子所)、王正鳴(西安電力電子所)、周敏川(中科君芯)、乜連波(威海新佳)、潘福泉(沈陽工大)、顏家圣(臺基)等專家,并同日本東芝馬東宏先生、富士劉展前先生,羅姆公司水原德健先生,電裝程偉濤先生交流過。于近期到嘉興斯達半導體、南車8英寸線,中科君芯、華潤上華8英寸線等參觀學習,他們都給了許多指導與幫助。
2│硅整流器、硅晶閘管完全滿足裝備我國工業(yè)的能力
在硅基電力電子器件以前,曾有過一個短暫的水銀整流器的過程,如蘇聯(lián)援建的156項工程中的西安電力整流器廠就有一段時間生產水銀整流器。由于缺點多而被硅器件取代,按著世界硅器件發(fā)展年譜,硅器件的發(fā)展如表1:
表1世界硅器件發(fā)展幾個階段的代表器件
硅基電力電子器件研制中,曾經的努力,成功與挫折,奠定了中國電力電子行業(yè)的基礎。從六十年代起,開始不斷地裝備我國工業(yè),如發(fā)電、機械、冶金、礦山、石油、石化、紡織、印染、造紙、印刷、醫(yī)藥、食品、農機、激光、汽車、軌道交通、艦船、航空航天等領域,硅基電力電子器件的品種型號不斷擴大,阻斷特性不斷提高。
如結溫已提高到125℃、150℃、175℃,甚至一些低壓雪崩器件,結溫標準已達215℃。
原來五大整流器廠有了新的組合,如原北京整流器廠同ABB合資生產變頻器,年銷售額已超過50億元。改革開放以后,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涌現(xiàn)出不少高素質的電力電子企業(yè),有的上市(南車、臺基、楊杰、九洲、合康、匯川、英威騰);有的發(fā)展很快(斯達、宏微、藍海華騰)。產品向模塊化、智能化發(fā)展,外商已經采購中國的元器件和裝置。
3│5英寸、6英寸硅晶閘管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值得高興的是,5英寸、6英寸硅晶閘管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英寸、6英寸硅晶閘管是硅晶閘管的王冠,代表了企業(yè)實力、國家水平。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和南車時代先后量產5英寸、6英寸硅晶閘管、裝備了我國直流輸電工程,是世界壯舉。除為我國節(jié)省大量外匯外,也提高了我國硅基電力電子器件的話語權。征得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的同意,將該所5英寸、6英寸鑒定成果和直流輸電工程業(yè)績納入表2、表3。
南車時代電力電子事業(yè)部生產的5英寸、6英寸硅晶閘管也在10多條直流輸電工程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