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亟待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時間:2011-11-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日前,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出現(xiàn),應對氣候變化對于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國家根本利益的意義越來越凸顯。

  日前,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出現(xiàn),應對氣候變化對于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國家根本利益的意義越來越凸顯。

  聯(lián)合國下屬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聯(lián)合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也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當前發(fā)展中國家在極端氣候事件中損失較大,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應對極端氣候的能力。

  秦大河介紹,在同樣的自然災害面前,發(fā)展中國家由于基礎設施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程度相對較差,對災害的暴露度和脆弱性更加明顯,而且很多國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災害早期預警和風險管理機制,往往損失慘重。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凸顯,各國各地區(qū)極端氣候事件呈現(xiàn)愈加頻發(fā)的趨勢,有科學家稱當前由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中約95%來自發(fā)展中國家。

  鄭國光指出,當前以氣候變暖為顯著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已成事實,所產生的顯著影響不可回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未來氣候變化幅度可能會超過自然生態(tài)和經濟社會系統(tǒng)所能承受的極限,造成突然的和不可逆轉的嚴重后果。

  鄭國光強調,近年來,我國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得到增強,但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要全力做好適應氣候變化和應對極端氣候事件的各項工作,著力增強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農業(yè)抗御氣候風險能力、重要領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以及重要領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努力把氣候災害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將與氣候相關的風險控制到最低限度。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