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結環(huán)節(jié)是鋼鐵行業(yè)二氧化硫排放的大頭。根據國家環(huán)保部2009年公布的數據,鋼鐵工業(yè)產生的二氧化硫70%以上來源于燒結機。但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千余臺燒結機沒有上脫硫裝置,據此估算全國燒結脫硫市場的規(guī)??蛇_上千億元。
據悉,燒結脫硫過程較為復雜,而且我國的鐵礦石來源參差不齊,含硫量變化大,對鋼廠脫硫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馬鋼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丁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燒結脫硫在鋼鐵行業(yè)一直無法推行的主要原因是技術不過關。
據媒體報道,我國絕大多數企業(yè)脫硫裝置的脫硫效率、同步運行率達不到承諾的設計值,甚至有的脫硫效率不到20%。
這樣的混亂局面也為脫硫產業(yè)釋放巨大的市場潛能提供了契機。
不過,國外技術似乎已搶占先機。
主流技術源于國外
上世紀70年代起,燒結煙氣脫硫技術開始在日本、歐洲部分發(fā)達國家進入工業(yè)化應用,由于各國政府的環(huán)境政策的差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有特點的燒結脫硫技術。我國自20世紀末開始重視燒結煙氣污染問題,經過多年的引進吸收和自主研發(fā),目前采用的燒結煙氣脫硫技術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氨法、雙堿法、循環(huán)流化床法等。
由于這些技術大多來源于國外技術,經過改良后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問題,如效率不高,不適應中國國情等。
石灰石—石膏法在我國電廠脫硫中使用較多,成本也較低,其最后的產物是石膏。但日本最早采用該技術是基于日本缺乏石膏的需求,而我國天然石膏非常多,因此很多電廠處理后的石膏都沒有銷路,大量堆積,形成二次污染。
“日本所有的技術都是基于國內的需要和特點開發(fā)的。國內廠家在引進時必須考慮這個特點。”一位業(yè)內人士提醒道。
而且,日本技術都是采用日本標準制造,不與國際標準接軌,使得很多設備難以兼容,必須從日本采購,后續(xù)費用將保持較高水平。
在中國企業(yè)疲于應付減排壓力之時,很多國外研發(fā)力量已經進入類似的技術革新領域,將來中國企業(yè)是否又要面對引進技術的局面?
西門子主攻中國市場
最近在國內應用獲得較好的幾項技術均來自國外。
幾年前,馬鋼準備上燒結脫硫設備時也曾“看花了眼”。以減排效率和環(huán)保標準為導向,馬鋼最終選擇了西門子奧鋼聯(lián)Meros系統(tǒng)。
丁毅認為:“當初舍棄三四千萬元的技術,選擇了1.2億元的Meros,被很多人說是腦子有問題。現在事實證明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Meros一攬子解決方案能實現粉塵減排99%,二氧化硫減排80%,汞減排97%,鉛減排99%,二噁英排放低于歐洲標準。此外,西門子的過濾布袋循環(huán)率達到95%左右,脫硫效率很高,使用壽命長達10年,而傳統(tǒng)技術兩三年就更換一次,但這種濾袋國內還不能生產。
作為歐洲之外第一個成功運行的Meros項目,西門子方面很看重馬鋼范本的推廣意義。近日剛剛出臺的《“十二五”節(jié)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將在鋼鐵業(yè)全面實施燒結機煙氣脫硫。鑒于Meros首戰(zhàn)告捷,西門子公司和馬鋼鋼鐵公司正在加緊該技術的國產化,力爭在國內市場進一步推廣。
西門子公司對未來中國的市場擴張很樂觀。西門子奧鋼聯(lián)煉鐵及煉鋼設備部總經理翟玉友甚至明確表示,在今后的項目中,可國產化的設備將盡可能由國內工廠供貨,價格會大幅降低。他還表示,在健全監(jiān)督機制的前提下,西門子技術會有很大發(fā)展空間,尤其是國家一旦開始考核重金屬和二噁英排放,Meros的技術優(yōu)勢將進一步顯現。
據悉,西門子環(huán)??萍疾块T預計在2014年的營收超過400億歐元,而現在整個西門子公司的營收為800億歐元??梢?,環(huán)??萍紝⑹俏鏖T子未來的營收重點,而中國市場是其中重要部分。
實際上,重金屬和二噁英并未列入我國減排考核指標,因此并不被國內企業(yè)重視。另一項關注到金屬和二噁英減排的技術是太鋼從日本引進的活性炭技術,可以實現95%以上的脫硫效率,同時集脫硫、脫硝、除塵、除二噁英、除重金屬5項技術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