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日本新干線與京滬高鐵不在一個層次

時間:2011-07-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1年7月7日,鐵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部長、新聞發(fā)言人王勇平做客新華網,與廣大網友談“中國高鐵知識產權與技術創(chuàng)新”。

  2011年7月7日,鐵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部長、新聞發(fā)言人王勇平做客新華網,與廣大網友談“中國高鐵知識產權與技術創(chuàng)新”。

  王勇平駁斥日媒稱我高鐵是"盜版新干線"

  有日媒稱中國高鐵是“盜版新干線” 王勇平:這有點大言不慚

  [主持人]一些日本媒體說中國高鐵“是在日本新干線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中國版新干線”,日本《產經新聞》則干脆說是“盜版新干線”,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王勇平]什么叫“盜版日本新干線”?這有點大言不慚了。可以說,新干線與京滬高鐵完全不在一個相提并論的層次。無論速度還是舒適度,無論是線上部分技術還是線下部分技術,差距都很大。例如,我們創(chuàng)新制造的CRH380A型車與過去從日本川崎重工引進技術、合作生產的CRH2型車相比,功率由原來的4800千瓦增加到9600千瓦;持續(xù)時速由原來的200~250公里提高到380公里;脫軌系數(shù)由0.73降低為0.13;頭車氣動阻力降低15.4%,尾車升力接近于0,氣動噪聲降低了7%;轉向架輪對實現(xiàn)了“踏面接觸應力”比歐洲標準降低10~12%的新突破;車體的氣密強度從4千帕提升至6千帕,提升了50%,保證了列車在時速350公里隧道內交會的結構安全可靠性,等等。我認為,打“嘴上官司”毫無意義,一切靠事實說話,靠數(shù)據說話。

  介紹中國高鐵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

  王勇平介紹中國高鐵技術創(chuàng)新的過程

  [主持人]據我所知,作為新聞發(fā)言人,您見證了中國高鐵技術創(chuàng)新的整個過程。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王勇平]這個過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是一個令人驕傲的過程。按照中央的部署,中國高鐵堅持政府主導,形成拳頭低成本引進技術,構建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再創(chuàng)新平臺,在不到6年的時間內,跨越了三個臺階。第一個臺階,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掌握了時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車制造技術,標志著中國高速列車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第二個臺階,在掌握時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車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制生產了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標志著中國高速列車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第三個臺階,中國鐵路以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技術平臺為基礎,成功研制生產出新一代高速列車,標志著世界高速列車技術發(fā)展到新水平。

  介紹高鐵知識產權以及申請專利的問題

  王勇平:中國高鐵的自主知識產權毫無疑問已完全掌握在我們手里

  [主持人]那么,這種自主知識產權,也就是說我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王勇平]通常,衡量是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這么三個基本要素。第一,創(chuàng)新性。即與別人不同,而且這個不同是有價值的;第二,自主性。創(chuàng)新成果是以自己為主創(chuàng)造出來的;第三,專利性。也就是要取得專利。按照這三大要素看,中國高速鐵路的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毫無疑問已經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比如鐵路車輛,一百多年的歷史,基本的問題就是輪軌技術問題,一直沒有變。唯一變的是運行速度和環(huán)境,但是基本的技術問題還是在輪軌關系上,決定輪軌關系的是轉向架技術。從我們國家的高速列車來看,轉向架無論設計指標還是速度指標與國外的都是不一樣的,與我們之前引進的轉向架無論是結構上還是性能上都有質的變化,這個變化完全是在我們主導下完成的,對于轉向架技術我們已經有了國家專利,受到了法律的保護。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