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盛虹動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春祥、浙江超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紅任、廈門科華數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鄭阿軍、能建時代新型儲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林、新旺達智慧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寶華分別發(fā)表自己見解。
丁春祥首先闡述了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的差異,他提到,動力電池更側重續(xù)航里程,儲能電池更側重循環(huán)壽命,這種差別也決定了材料體系也存在不同,并且儲能電池開發(fā)周期較動力電池長,他認為方形動力電池更容易切換到儲能電池領域。丁春祥認為,動力電池跨到儲能電池最大的挑戰(zhàn)還是在于客戶群體的差異。首先,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的電池零部件差異較大,尤其是大型儲能系統(tǒng)擁有許多動力電池不具備的零件。其次是零件的種類差異,以20尺的儲能集裝箱為例,一個儲能集裝箱零部件高達3000種,所以對于動力電池廠家,首先要構造一個高效的供應鏈。最后,是標準的差異,儲能系統(tǒng)接入電網,所以分析標準更多是以電力系統(tǒng)為準,但動力電池主要遵循的是初步標準。
鄭阿軍分享到,原來的動力電池廠商很多早就已布局儲能電池,現在的儲能電池市場已經是紅海。儲能電池領域競爭激烈,綜合能力過硬才能在市場站穩(wěn)腳跟。
林紅任認為,產能的切換不能簡單等同于產能共享。動力電池屬于移動電源范疇,儲能電池屬于固定能源范疇,不論是從需求還是從產品層面屬性都是不同的,具體分為應用場景的不同、循環(huán)壽命不同、體積不同、成本結構不同。從應用場景來說,動力電池受條件限制能量密度要更高、充電速度要更快、放電電流要更大,但是對于儲能鋰電池,對能量密度沒有直接要求,功率密度則根據應用場景來改變。林紅任提到,在有些需要同時承擔調頻調峰的應用場景中,會同時使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從壽命角度看,儲能電池循環(huán)壽命一般要求3500次以上,動力電池循環(huán)壽命要求1000-2000次。從體積角度看,大型儲能系統(tǒng)體積快達到動力電池體積的一萬倍。從成本結構來看,儲能電池成本占比大約60%,動力電池電芯成本占比高達80%。
蘇林也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表示目前電池產量還不及用電量的零頭,今后的需求上講兩種電池產量都遠遠不夠。蘇林描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能不能建一種產線柔性地生產多種電池?”就像手機的接口,從各個品牌都不盡相同到現在迭代到三種,他表示如果能夠實現標準化的接口跟要求,那其實是做出貢獻的。
李寶華認為,動力電池電芯與儲能電池電芯有50%的重合度,從動力電池生產跨到儲能電池生產并不是難事。李寶華認為,BMS、PCS廠家才是電芯廠家的最大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