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替換英特爾,蘋果只差一步了?

時間:2022-03-11

來源:

導語:“一點延遲都沒有,就像個開關,能瞬間開燈?!?/p>

  “甚至連攪拌咖啡的時間都沒有,文件一眨眼就打開了。”

  “場景渲染最快達4倍,有這種級別的性能提速,我可以玩點更高級的了?!?/p>

  ......

  在2022年蘋果春季發(fā)布會上,VCR中幾位創(chuàng)意工作者“怒贊”蘋果的產(chǎn)品使用感實在太絲滑,而這種體驗都需要歸功于蘋果最新升級芯片——M1 Ultra。

  盡管,“采用了4納米工藝的M2芯片"并沒有亮相,但蘋果也沒讓各位看官失望。

  M1 Ultra是M1 Max的下一代產(chǎn)品,也是M1系列的第4代芯片。蘋果稱其為是M1系列的“最后一款芯片”。為了凸顯M1 Ultra的炸裂出場,蘋果將最新的高端產(chǎn)品Mac Studio與M1 Ultra深度融合。

  針對創(chuàng)意工作者的Mac Studio采用了M1 Max 和M1 Ultra芯片的兩種產(chǎn)品,而M1 Ultra版則為高配版。和Mac Studio同時發(fā)布的還有Studio Display顯示器。

  “直接把二十幾萬的Mac Pro按在地上摩擦,估計買Mac Pro的朋友已經(jīng)哭暈了。”有網(wǎng)友從應用角度對Mac Studio和Studio Display這對黃金搭檔贊不絕口。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能觸及這一領域的人群較少,普通人群就看個熱鬧?!碑吘梗@一套設備價格最低價格都超過4萬元。在普通大眾的電子產(chǎn)品消費水平中,較高的價格上實在“不接地氣”。

  “擠牙膏”般研發(fā)進度的英特爾與快節(jié)奏的Mac實在難以同步,所以蘋果曾推出AppleSilicon計劃——讓所有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Mac電腦使用自主研發(fā)的芯片。

  2020年,M1發(fā)布時驚艷四座,根據(jù)蘋果官方的數(shù)據(jù),相同功率下M1的性能是英特爾最新電腦芯片的2倍,但功耗僅為英特爾的1/3.如今,M1 Ultra面世,并與高性能要求的高端專業(yè)產(chǎn)品綁定,蘋果高調宣告其在自研芯片上取得又一進步。

  一方面,蘋果在性能上追求高大上保住高端市場地位,另一方面,蘋果已成熟量產(chǎn)的芯片正在加速“下沉”替代。

  例如,作為中低端市場敲門磚的iPhone SE系列更新了,新款搭載與iPhone 13系列相同的A15仿生芯片。新款iPad Air搭載了M1芯片,售價為599美元,國行的售價是4399元起。雖然在2020年11月,蘋果就推出了M1.但用在這個價位的iPad產(chǎn)品上還是首次。即便是售價高達3999美元的Mac Studio,價格上也比此前發(fā)布的Mac Pro“親民”得多。

  不過,M1 Ultra似乎并不能滿足市場對于蘋果自研芯片進度的預期,人們對M2系列的期待依舊非常熱烈。與此同時,2022年是庫克兌現(xiàn)Mac產(chǎn)品全部使用自研芯片的截止日期。

  在攻守之間,蘋果自研芯片之路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一、蘋果芯片替代的倒數(shù)第二塊拼圖

  作為本次發(fā)布會上最大的亮點,有人戲稱M1 Ultra聽上去更像是將兩顆M1 Max芯片拼到一起。

115002429042.jpeg

  M1 Ultra利用全新的UltraFusion封裝架構實現(xiàn)兩枚M1 Max芯片互連,可實現(xiàn)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能耗。其有1140億個晶體管,是M1的7倍,具備800GB/s內存通道,128GB統(tǒng)一內存。它擁有20核CPU和16個高性能處理核心,64核GPU,比M1提升8倍速度,媒體處理器引擎性能是M1 Max 的2倍。在高性能之下,M1 Ultra性能功耗比如今16核電腦能耗低90%。

  將兩個芯片疊加到一起成為一塊新的芯片并非蘋果首創(chuàng),華為已經(jīng)擁有了芯片疊加技術的專利。

  實際上,芯片疊加并非簡單的“1+1”的問題,首先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就是體積和能耗??梢钥吹剑恳淮鶰1系列芯片的體積都會比前代要大,體積的增加就會導致另一個問題,就是能耗的增加。

115003049115.jpeg

  蘋果當初選擇自研芯片的一個原因,就是基于X86架構的英特爾芯片能耗問題突出。

  根據(jù)Geekbench 5的跑分測試結果,英特爾i9-12900K多核性能方面比M1 Pro和M1 Max快近1.5倍,但在功耗,i9-12900K卻明顯不如M1 Proh和M1 Max。蘋果難以接受英特爾因能耗造成的散熱問題。

  對于散熱問題,蘋果一直傾向于通過提高能耗比來解決。

  對于此次發(fā)布的M1 Ultra,蘋果表示在CPU方面同等功率下,M1 Ultra比Intel i9-12900k的最佳性能,還要高出90%。在性能相當時,功耗又能降低100瓦。在GPU方面,M1 Ultra和英偉達RTX 3090相比,結果證明前者在運行速率超過3090的同時,還能將功耗降低200瓦。也難怪有網(wǎng)友表示,M1 Ultra就遠遠把英特爾拋后面了,未來M2碾壓更無懸念。

  這就讓蘋果可以在保證產(chǎn)品性能的同時將產(chǎn)品的整體體積降低。根據(jù)發(fā)布會信息,此次登場的M1 Ultra主要應用于其新Mac產(chǎn)品Mac Studio上,由于臺式機芯片不能向像手機芯片那樣直接舍棄散熱組建,但盡管加上雙離心風扇,Mac Stidio的整體機身底邊長僅7.7英寸,高僅為3.7英寸。

115004855093.jpeg

  在第一款M1芯片問世時,主要被攻擊的兩個缺陷就是內存不足以及只能支持1個4K顯示器,因此不少專業(yè)從業(yè)者仍傾向于使用英特爾的產(chǎn)品,此次發(fā)布的Mac Studio也是彌補了這兩個缺陷,而且在Mac Pro基礎上,也擴大更廣泛的高端市場份額。

  不過,在芯片技術上,蘋果的M1 Ultra也還算不上有質的飛躍,其采用的工藝仍是5納米而非4納米,人們對于M2芯片的期待未減。但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表示,M2芯片將不會在2022年被推出。

  二、留給蘋果自研芯片替代的時間不多了

  蘋果未能實現(xiàn)M2芯片量產(chǎn),就先在春季發(fā)布會上推出了Mac Studio和Studio Display,蘋果究竟在急什么呢?

  首先,根據(jù)蘋果最新財報,盡管iPhone 13讓蘋果收獲了不錯的銷售成績,但Mac產(chǎn)品才是蘋果上一財季銷量增長最快的產(chǎn)品。

  2022財年Q1(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iPhone業(yè)務收入716.3億美元,雖然仍是占比最高的業(yè)務,但同比僅增9.2%,iPad收入也因供應鏈問題下滑;Mac業(yè)務收入為108.5億美元,占比8.8%,但同比增長25.1%,是增幅最大的產(chǎn)品。

  iPhone、iPad的供應問題主要在芯片短缺,但M系列芯片受到影響要小于A系列,蘋果寧可推出個“縫合怪”也要大力宣傳其新芯片和Mac Studio,可能也是希望借Mac產(chǎn)品當前的勢頭進一步提高銷售量。

  其次,庫克也快到兌現(xiàn)承諾的時候了。2020年6月的WWDC開發(fā)者大會上,庫克曾表示要在兩年內讓蘋果的所有Mac產(chǎn)品都用上蘋果自研的芯片,當時蘋果Mac所使用的還全都是英特爾的芯片。

115005786222.jpeg

  這個“flag”是否立得住,關鍵就在于,能否在今年的WWDC開發(fā)者大會上發(fā)布搭載蘋果芯片的Mac Pro。

  綜合相關信息,M2將采用臺積電的4納米工藝,臺積電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被傳出將為蘋果M2芯片代工的企業(yè),但臺積電4納米的進程也同樣不如人意。

  盡管有消息稱,蘋果已經(jīng)包下了臺積電的首批4納米產(chǎn)能,但目前明確采用了臺積電4納米制程并已經(jīng)投產(chǎn)的是聯(lián)發(fā)科的天璣9000.高通也因產(chǎn)品良率問題將4納米訂單從三星轉至臺積電,而有關蘋果M2何時量產(chǎn)的消息仍屬于市場傳聞。

  此外,蘋果自研芯片也是要打通iPhone、iPad、Mac軟件系統(tǒng)。

  英特爾所采用的X86架構雖然性能很好,但由于蘋果的其他兩大產(chǎn)品均采用的是ARM架構的軟件,兩種架構在運行方式、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同,一些iOS原生的軟件移植到Mac上之后反倒沒那么流暢。若全部采用ARM架構芯片,蘋果將加速實現(xiàn)生態(tài)大一統(tǒng)。

  不過,要憑借ARM架構打造蘋果自己的芯片生態(tài)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如很多主流芯片還沒有X86解決方案,如何令大量開發(fā)者將軟件遷移到ARM架構上仍是個問題。

  此次推出的Mac不僅適用于影視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也適用于程序開發(fā)。據(jù)蘋果官網(wǎng),在發(fā)布會結束后不久,Mac Studio的發(fā)貨日期就被延遲。若非營銷策略或庫存不足,而是真的有這么多人想要購買Mac Studio,未來將會有大量從基于蘋果芯片的軟件被開發(fā)出來,這顯然要比說服第三方開發(fā)者將軟件遷移到ARM架構上,更容易建立自己的芯片生態(tài)。

  總體來說,自研芯片替代,留給蘋果的時間不多了。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