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機械企業(yè)三一重工在股票市場作為與美國卡特彼勒和日本小松展開競爭的“3強”之一崛起。從2019年7~9月來看,三一重工是3強中唯一實現(xiàn)營收利潤雙增長的企業(yè)。投資者非常看好三一重工的增長,該公司的股票總市值正在逼近小松。借助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三一重工還計劃加速拓展海外市場,但在財務方面也能看到快速增長帶來的問題。
三一重工7~9月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18%,達到153億元,與4年前相比增至3倍以上。凈利潤同比增長61%,達到24億元。在建機企業(yè)展開激烈競爭的中國市場,三一重工的份額(2018年)達到23%,在7年里增至2倍,正在鞏固作為中國最大企業(yè)的地位。
7~9月,卡特彼勒、小松和日立建機等日美大型建機企業(yè)的業(yè)績均陷入低迷。原因之一是在世界最大建機市場中國的銷售低迷,同時被三一重工擠壓的影響也比較大。
三一重工的營業(yè)收入不到排在首位的卡特彼勒的2成,但投資者非常看好該公司的增長。該公司的總市值激增,目前逼近排在第2位的小松的逾7成水平。
三一的產品價格比小松等便宜2成左右,這被認為是其增長的原動力,但野村證券的分析師齋藤克史指出,“三一的優(yōu)勢不僅是價格低”。
三一的液壓設備等主要零部件被認為多是川崎重工、納博特斯克(Nabtesco)等日本產品。據悉三一對這些零部件的整合技術優(yōu)于其他中國企業(yè)。
損益表顯示,研發(fā)費用占三一營業(yè)收入的比率在3%左右,與卡特彼勒和小松處于相同水平。三一與華為技術在5G領域展開合作,具有推進建機自動駕駛等的計劃。有評價稱,在數(shù)字領域也有可能成為小松和卡特彼勒的競爭對手。
三一財務方面的運作也可以說比較穩(wěn)健。9月底的自有資本比率為48%。顯示有息負債規(guī)模的“凈負債權益比”為0.03倍,即幾乎沒有債務。這一數(shù)字與小松的0.4倍和卡特彼勒的2倍相比處于較低水平。可以看出使設備投資處在折舊范圍內等的投資規(guī)律。
不過,該公司1~6月營業(yè)收入有83%來自中國市場,要實現(xiàn)進一步增長,需要開拓海外市場。
2018年三一的海外營業(yè)收入為136億元(約合2040億日元),在3年里增加36%。但是,在同一期間,小松增長68%,達到2.15萬億日元,日立建機增長57%,達到8276億日元,正在推進開拓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市場。
三一計劃以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等為東風,到2024年前將海外營業(yè)收入比率提高至50%。不過有觀點認為,“與小松等相比,三一的代理商網絡薄弱,而且難以原樣將基于中國低廉人工費的產品制造帶到海外”(日本國內證券分析師)。
應收帳款金額之大也在局部被視為問題。因為存在營運資本效率下降、賬款無法回收的風險。截至9月底,三一的應收帳款周轉天數(shù)約為130天。在行情低迷的2015~2016年曾超過300天。小松和卡特彼勒在120天左右,最長也控制在約140天。
圍繞三一重工,有聲音表示“發(fā)生故障后不加修理,而是更換新車,還有購買10臺贈送1臺,營銷模式比較極端”(多家競爭企業(yè))。美國摩根士丹利分析稱“認為(三一的)業(yè)績將不斷擴大,但存在損失備用金增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