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三星蘋果,國產手機成為中國制造的“最佳代名詞”?

時間:2018-12-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IDC統(tǒng)計,華為連續(xù)第二個季度位居第二,并已經開始向第一名沖刺。此外,小米、OPPO、vivo等國內手機品牌緊隨其后,逐漸縮小與三星、蘋果的差距。

導讀:據IDC統(tǒng)計,華為連續(xù)第二個季度位居第二,并已經開始向第一名沖刺。此外,小米、OPPO、vivo等國內手機品牌緊隨其后,逐漸縮小與三星、蘋果的差距。

說到國產智能手機,可以用“今時不同往日”來形容。在2010年國內智能手機興起時,國產手機被貼上了廉價、低質、山寨貨等標簽,而如今,據相關報道稱,目前全球手機品牌10強,至少有一半是大陸品牌。同時,根據GfK數(shù)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華為在西歐智能手機的比重達到了19%,和蘋果、三星形成鼎足之勢。OPPO在歐洲也已經進入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等市場,vivo、小米等國產品牌也逐漸走向國際市場,并受到全球用戶的喜愛和認可。

國內手機品牌的崛起,實際上讓我們看到了國產手機“質”的提高,這得益于我們制造產業(yè)的不斷完善和升級,才使得產品質量得以保障。近幾年,國內制造業(yè)的名聲也逐漸在國際上打響,中國制造占據世界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結合國產手機的發(fā)展態(tài)勢,側面反映了國內制造業(yè)正在逐步升級。

華為領頭,率眾國內手機品牌走向世界

就目前全球智能手機的狀況來看,雖然近兩年來,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有略微的下降。但從品牌層面分析,三星、蘋果仍舊是國產手機的強勁“對手”。但是在中國大陸品牌的猛攻之下,三星和蘋果在戰(zhàn)略上開始進行新的調整和轉型。其中,三星正在中國大陸縮減手機業(yè)務;面對中國市場銷售嚴重下滑,蘋果一度對供貨商全面砍單,同時為彌補銷量下滑,對于舊款iPhone如iPhone6S、iPhone7和iPhone8采取了降價銷售的策略。

相比于三星、蘋果,國產手機行業(yè)似乎呈現(xiàn)出“紅紅火火”態(tài)勢。據IDC統(tǒng)計,華為連續(xù)第二個季度位居第二,并已經開始向第一名沖刺。此外,小米、OPPO、vivo等國內手機品牌緊隨其后,逐漸縮小與三星、蘋果的差距??梢钥吹?,國產手機品牌已經逐漸走向國際市場,其中華為的表現(xiàn)更是給眾多國內企業(yè)帶來了信心。據相關報道顯示,在2018年第二季度出貨量超過蘋果后,華為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供應商,170多個國家的5億多人都在使用華為手機。

未來5G時代,國產手機將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變

國產手機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單,離不開背后的手機制造生產。但是很多人對國產手機是否屬于中國制造持懷疑態(tài)度。他們認為,國產手機很多部件都需要依托進口,只能說是組裝機。另一些人卻持不同觀點,國產手機雖然一些芯片、顯示屏、電路元件等確實需要從國外進口,但就算是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手機廠商都不可能所有零件百分之百都是自己生產的。國內而言,華為作為國內資歷比較長的國產手機品牌,擁有自己專門的生產加工工廠,在手機的質量上能更好地把關,這也是華為手機快速登上世界第二寶座的關鍵點之一。

說到華為,不得不提及5G技術。華為作為全球5G技術的領頭企業(yè),擁有自主研發(fā)的核心技術,并在5G布局上走在世界前沿。另外,國內手機品牌都將5G手機的發(fā)布推上了日程,明年國內或將迎來第一批5G手機面世潮。而正因為5G的到來,國產手機將有機會翻盤,打破原先三星、蘋果主導4G手機市場的格局,率先成為5G手機市場的領先者。這也意味著因為5G技術,國產手機將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型。

與此同時,關于華為在5G上的布局,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給員工的新年致辭中表示,預計2018年實現(xiàn)銷售收入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1%。郭平表示,華為今年在全球簽訂了26個5G商用合同,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fā)往世界各地。

結語:發(fā)展至今,國產手機的國際地位逐漸上升,品質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用戶的高度認可。而隨著5G時代的來臨,國產手機品牌迎來了全新的轉折點,中國手機是否能登上第一的寶座,打破原本全球手機的市場格局?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懷著滿滿的期待看國產手機逆襲的那一刻。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