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視覺領域的想象力邊界還能更遠

時間:2018-08-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總體來看,機器視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yè)領域的落地還很艱難。在姜涌看來,主要因為學術界的人僅僅關注算法的精度和領先性,忽略了實際生產中設備的其它五個問題:成本、精度、速度、穩(wěn)定性和通用性。

【工業(yè)視覺領域的想象力邊界還能更遠】定位于提供將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應用到工業(yè)領域的解決方案的高視科技,在工業(yè)領域的應用的案例幾乎都是首創(chuàng),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沒有。姜涌說:“我們聚焦于去做一些市場空間很大,復制性很強,技術門檻很高,行業(yè)目前空白的事情?!?/p>

成立于2015年的高視科技,在短短三年內,先后獲得了兩輪融資,并于2016年實現盈虧平衡。截至2017年11月,高視科技全年訂單總量已超過一億元。這家致力于將機器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工業(yè)領域的企業(yè),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上周,億歐走進了高視科技,與創(chuàng)始人姜涌探討高視科技的主要業(yè)務及未來計劃。

高視科技董事長兼技術總監(jiān)姜涌,2006年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原佳能中國研發(fā)中心圖像處理專家,人臉識別應用及智能安防應用技術總監(jiān)。2015年,在機器識別領域進行長達十年的耕耘后,姜涌意識到人工智能能夠變成一種產業(yè),在工業(yè)領域上,利用機器去代替人力已經是市場趨勢,結合機器識別的屏檢測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懷著一展拳腳的心態(tài),他一頭扎進了屏質檢行業(yè),與其大學同學魏斌攜手打造了高視科技。

人工智能難落地,高視決定獨辟蹊徑

為什么在工業(yè)領域人工智能落地很難?“因為在工業(yè)領域,要完成一個真正能替代人力的全自動設備或解決方案,除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還需要考慮算法、軟件、光學、電氣、結構等。這是一件研發(fā)周期長,并不那么容易完成的事情。”姜涌解釋道。

定位于提供將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應用到工業(yè)領域的解決方案的高視科技,在工業(yè)領域的應用的案例幾乎都是首創(chuàng),國內甚至國際上都沒有。姜涌說:“我們聚焦于去做一些市場空間很大,復制性很強,技術門檻很高,行業(yè)目前空白的事情?!?/p>

目前,高視科技已在北京、深圳、南京、蘇州、武漢、美國圣何塞等地建立子公司、分支研發(fā)及銷售機構,終端客戶已包括華星光電、京東方、小米、華為、天馬集團等國內一線廠。在交流過程中,姜涌向億歐介紹了各個公司的主要業(yè)務:

總部惠州高視科技主要進行各類檢測,聚焦在液晶顯示、新能源、半導體三個領域。高視科技一開始進軍屏幕質檢的原因有三:

一是行業(yè)市場足夠大,市場增速較快。液晶顯示質檢業(yè)務從2015年開始進入快速增長期,終端客戶生產線機器替代需求激增,近2年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0%。隨著國內OLED產線巨額加速投資及產能釋放,未來該細分行業(yè)新增市場容量空間巨大。

二是行業(yè)存在明顯痛點。傳統(tǒng)屏幕缺陷檢測均在工廠暗室中由人工完成,每個工廠檢測相關人員占全員比超過60%,人工成本消耗巨大。同時,工人長期在暗室中的高對比亮光暴露下,眼睛會受到損傷,檢測有效性及穩(wěn)定性也會受到影響。姜涌介紹,2017年,中國有40萬人在從事該職業(yè),只有不到30%的廠商使用屏檢測設備,機器代替人力的需求迫在眉睫。

三是屏自動化檢測技術難度較高。姜涌說,液晶顯示自動化檢測包括背光、CELL、Opencell、模組檢測等,其中模組的自動化視覺檢測難度最高。因為屏模組由五層組件構成,缺陷種類超過100種以上,且分布及形成隨機,視覺檢測設備需要高頻且穩(wěn)定的檢測每層及層之間的缺陷,并進行精確定位,甚至在線修復。

據悉,高視科技的屏檢測模組設備可以檢測出38類、近百種缺陷,具備智能自學習能力,漏檢率在千分之三左右,過檢率達到百分之十以下。在成本和人力方面,姜涌算了一筆賬:一般屏幕廠商的產品在前端的生產節(jié)拍是3.5秒,后面的質檢環(huán)節(jié)需要10個工人才能跟上這樣的速度。如果機器晝夜不息,廠家采取黑白兩班的機制,一條生產線相當于有20個工人駐守,一年下來的人力成本消耗巨大。部署屏質檢的機器后,高視科技可以做到40臺設備只需一個專人維持運轉,廠家兩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

子公司蘇州高視科技于近期同大唐電信簽署5G應用合作協(xié)議,聯合開發(fā)機器視覺工業(yè)互聯5G應用平臺技術,拓展標準化智能視覺工業(yè)應用通用平臺業(yè)務能力。該平臺使該公司具備了針對不同行業(yè)應用橫向拓展的產品快速迭代開發(fā)能力。蘇州高視的計劃是將這一套平臺,應用在屏、新能源、半導體等三個領域,在一星期內快速完成客戶定制化和標準化的需求,包括更換生產線,更換設備等。

深圳高視科技專注于測量領域,利用結構光技術進行產品的測量。結構光是一種主動式、非接觸的三維視覺測量新技術,結構光測量系統(tǒng)主要由結構光投射裝置、攝影機、圖像采集及處理系統(tǒng)組成。目前工業(yè)中某些領域對產品測量的精度要求很高,例如出于對防水性能的考慮,手機后殼與中框需要極高的擬合度,尺寸的精準性尤為重要。在這一領域,高視科技利用結構光技術,對手機外殼和中框工件分別投射一定結構的光模型,利用圖像傳感器記錄變形的架構光條紋圖像,結合系統(tǒng)的結構參數獲取物體的三維信息,實現工件不同部位點云數據的拼接,進行工件3D模型的構建,再將其與工件的電子圖紙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調整工件的生產過程。

南京高視科技則專注于機器視覺及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方面,繼續(xù)深入研磨自己的技術。人才競爭與人才成本已成為高視科技借助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南昌大學等建立聯合人工智能與機器視覺聯合實驗室,借力實現核心技術人才與團隊整合。相關技術型中小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發(fā)展的核心瓶頸。因此,高視科技現擁有11位博士組成的核心技術團隊,團隊成員畢業(yè)于清華、南航、廈大、中科院等高校,擁有三星、佳能、Google、微軟、TCL等企業(yè)工作經歷。

從設備數據采集到工業(yè)互聯網平臺

總體來看,機器視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yè)領域的落地還很艱難。在姜涌看來,主要因為學術界的人僅僅關注算法的精度和領先性,忽略了實際生產中設備的其它五個問題:成本、精度、速度、穩(wěn)定性和通用性。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速度是首要標準,它決定了這個設備能否導入產線中。因為生產線都是流水作業(yè),如果產品在前端的生產節(jié)拍是3.5秒,后面的質檢設備無法跟上這個速度,這個設備在產線上就沒有任何價值。當然,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通用性也很重要,如果一臺設備只適用于一家廠商或者一種行業(yè),那么設備的開發(fā)成本過大,也不符合實際生產的要求。只有同時兼顧成本、效率、精度、穩(wěn)定性、通用性五個要素,才能實現產品真正地落地。

在提供設備產品的同時,如何管理已經在產線上使用的設備也是高視科技目前研發(fā)的重點,因為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能夠指導整個工廠的生產。

姜涌表示:與其他企業(yè)不同,高視科技打算從底層往上層布局工業(yè)互聯網平臺。通過銷售設備、模組和解決方案、將設備投放到工廠使用,培養(yǎng)好客戶的使用習慣。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將設備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多維數據傳送至平臺,對數據進行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監(jiān)測產品線的使用情況、生產數量、生產節(jié)奏、產品線的使用情況、消耗情況等,從而實現資源的統(tǒng)一配置,輔助工廠優(yōu)化工藝流程及生產穩(wěn)定性,提升產線良率與智能化水平,進而完成高視科技布局工業(yè)互聯網平臺的目標。

過去一年,高視科技主要專注于原有液晶屏視覺質檢AOI主線業(yè)務的上下游拓展,進行包括新能源、半導體封測、精密視覺測量、PCB檢測、消費類鋰電池等多個新的業(yè)績增長點布局。2018年4月高視科技已經獲取了某國際知名智能終端廠商的消費類聚合物鋰電池缺陷檢測業(yè)務,并將于今年8月大舉進軍半導體行業(yè)。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