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新能源汽車競爭悄然展開

時間:2017-11-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伴隨“中國制造”的進步,“德國制造”正面臨強有力的競爭。德國質量協會近日公布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是“德國制造”的對手,6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數字化和信息技術領域領先德國。

伴隨“中國制造”的進步,“德國制造”正面臨強有力的競爭。德國質量協會近日公布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是“德國制造”的對手,6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數字化和信息技術領域領先德國。

對于中國同行的進步,德國汽車制造商已有察覺。寶馬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哈拉爾德·克呂格說,汽車工業(yè)正經歷歷史轉折,“鑒于競爭對手不斷變強,我們必須在歐洲快速發(fā)展”。

日前,克呂格在柏林與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公司蔚來汽車聯合創(chuàng)始人、執(zhí)行副總裁鄭顯聰進行對話。一個是德國知名汽車巨頭,一個是中國初創(chuàng)互聯網車企,它們一致看好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方向——電動汽車、互聯汽車和自動駕駛。

蔚來汽車成立于2014年。公司已在慕尼黑、倫敦、硅谷等全球多地設立設計和研發(fā)中心,目標是打造面向全球的智能電動車企。

曾在國際車企工作多年的鄭顯聰說,公司成立的3年見證了世界汽車行業(yè)的變化。今年4月,蔚來在上海首展量產電動汽車ES8,引起國際同行關注。

克呂格坦言,來自中國的競爭讓寶馬不得不加快電動汽車的研發(fā),因為“只有比競爭對手更快發(fā)展,未來才有保障”。

談及未來發(fā)展,鄭顯聰表示,公司計劃到2022年出售50萬輛自有品牌汽車。他認為,在中國發(fā)展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首先,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巨大,而且政府對相關行業(yè)發(fā)展支持力度加大;其次,中國私人部門對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熱情高漲;再次,中國對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的接受程度較高。

除了寶馬,德國最大車企大眾集團也在加快研發(fā)新能源汽車。大眾近日宣布,2025年前要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100億歐元,計劃未來2年至3年推出15款電動車型。中國是大眾集團主要的目標市場,大眾計劃到2020年每年在中國銷售40萬輛新能源車,到2025年提升到每年150萬輛。

在歐盟層面,產業(yè)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斷上升。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決定加大對新能源產業(yè),包括新一代電池的投入,德國官員也倡議歐洲建立自己的電池廠。

面對競爭,克呂格強調寶馬“不會輸”。他認為,寶馬制造技術領先、經驗豐富,在電動汽車方面起步早,目前已有多款電動車投入市場。鄭顯聰則說,“速度是最大的力量”,中國企業(yè)決策和執(zhí)行速度快,中國科技,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科技發(fā)展速度快、應用場景多,這都有助于中國車企搶占市場先機。

中德在新能源車領域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且合作遠大于競爭。上月,在由德國中國商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德“經濟對話”活動上,與會近百位汽車行業(yè)專家普遍認為,兩國傳統(tǒng)汽車領域合作基礎雄厚,未來電動汽車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對于與德國車企合作,蔚來汽車持歡迎且開放的態(tài)度。蔚來(德國)總經理張暉說,目前公司70%的供應鏈在德國,公司還與德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未來還將與德國企業(yè)在“三電”(電機、電控和電池包)、資金、輕量化和能源管理等方面開展合作。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