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黑飛”無人機有望迎來技術上的克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206所研發(fā)的“天網一號”低慢小攔截系統(tǒng),近日在福建廈門再次通過相關部門測試,證明這個無人機克星可在實戰(zhàn)狀態(tài)下有效處置低慢小目標。
前不久成都雙流機場發(fā)生的多起無人機“黑飛”擾航事件令人記憶猶新。航天科工二院206所軍民融合總體研究室副主任申研說,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無人機為代表的“低慢小”航空器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
“低慢小”航空器是低空、慢速、小型航空器的統(tǒng)稱。申研說,近年來,“低慢小”航空器違規(guī)飛行和用于恐怖襲擊事件的案例日益增多,關于“低慢小”航空器非法測繪、抵近偵查、擾亂正常航空秩序的報道屢見報端,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和經濟損失,也影響了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正常發(fā)展。
申研說,由于常規(guī)武器裝備無法在城市復雜環(huán)境下對“低慢小”航空器實施有效處置攔截,使得防范“低慢小”航空器的干擾破壞,成為重點區(qū)域、重大活動的安保難題——畢竟,使用重武器將其擊落,有點像“大炮打蚊子”,在高樓林立、人口密集的繁華都市,將付出不可想象的代價。
2008年,申研所在的航天科工二院206所提出基于低特征發(fā)射、軟殺傷網式攔截的適用于城市環(huán)境使用的“低慢小”航空器防控方案。2010年,該項目正式研制成功。
形象地說,這就是“黑飛”無人機的“蒼蠅拍”。申研告訴記者,“天網一號”低慢小攔截系統(tǒng)是對來襲的低空、慢速、小目標采用網式攔截,實現(xiàn)“軟”殺傷的一種新型探測攔截裝置。該系統(tǒng)具有無煙、無焰、無光、微聲,集全空域探測與高精度跟蹤于一體等特點,突破了低特征高精度網式攔截技術、高速動態(tài)開網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可減小在城市環(huán)境中使用對人群、樓宇的附帶傷害,是一種對環(huán)境和社會影響較小的高效攔截方式。
據(jù)他介紹,“天網一號”先后參加了7次國內重大活動安保任務,可應用于重要會議、大型集會、重要場所等安全防衛(wèi),消除恐怖敵對勢力利用“低慢小”航空器進行破壞活動的潛在影響。在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6年央視春晚廣州分會場等國內重大活動安保任務中,均能見到“天網一號”的身影。申研說,“天網一號”低慢小攔截系統(tǒng)開辟了民用導彈之先河,獲得28項國內專利,填補了國內外此領域空白,有效地提高了我國警用反恐裝備的技術水平。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