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檢測儀器取代進口還需時日

時間:2015-12-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在中檔檢測儀器上,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幾乎沒有區(qū)別,完全可以滿足使用,但國產代替進口仍然還未實現。

目前,在中檔檢測儀器上,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幾乎沒有區(qū)別,完全可以滿足使用,但國產代替進口仍然還未實現。對此,專家建議,持續(xù)提高行業(yè)整體競爭力,繼續(xù)縮短我國儀器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

12月9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評價研究與應用”課題啟動會在京召開,來自北京市科委、北京檢驗檢疫局以及國產檢測儀器設備行業(yè)和檢測機構的70余位專家和代表,就檢測儀器何日實現“進口替代”展開熱議。

長期以來,進口儀器一直占據我國主要市場,分布在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實驗室,以及高校和相關企業(yè)中。在檢測儀器領域,島津、安捷倫等外資企業(yè)長期占領我國市場。功能、參數幾乎相同的實驗室檢測儀器,盡管進口儀器的價格一直高出國產,但仍成為客戶首選。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國產檢測儀器驗證評價研究與應用”是2015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科學儀器開發(fā)培育項目,由北京檢驗檢疫局下屬單位北京中認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承擔、北京市科委下屬單位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參與研究。“該項目依托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致力于打破進口儀器壟斷地位和助力國家科學儀器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早日實現檢測儀器的‘進口替代’,為落實國家‘十二五’對大力發(fā)展儀器設備國產化的指導方針盡一份心,為助推分析儀器行業(yè)的《中國制造2025》愿景目標的實現出一份力。”北京局副局長宋悅謙說。

今年5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fā)布《中國制造2025》。這是中國版“工業(yè)4.0計劃”,也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zhàn)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

“通過這一課題研究,要打造一種通過應用方的試用提高國產檢測設備檢測水平和用戶體驗的模式和機制,搭建一個檢測儀器實現進口替代的推廣平臺。”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表示。

該項目組于2013年開始承擔北京市科委試點項目“國產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與綜合評價”課題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企業(yè)資助、平臺成員積極參與”的氛圍。“在啟動儀式上,我們可喜地看到一些展出的國產設備,無論是從外形工藝上還是從功能設計上都有顯著提高,有些設備已可與國外同類產品一比高下。這讓我們感到十分振奮和鼓舞,同時也進一步說明了我們當前開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項目組組長張錫全說。

按照項目組安排,作為檢測儀器設備采購使用單位的代表,北京局實驗室將充分利用現有的國外先進儀器設備,對課題組提供的色譜儀、質譜儀等國產儀器的檢測結果進行比對、驗證和評價。

該平臺一方面通過對比國產儀器和國外相同類型先進儀器,為國產儀器提供改進設計方案;另一方面,從檢測實際出發(fā),幫助國產儀器建立檢測方法和標準,出具驗證報告等。評價指標不僅僅針對檢測結果,也針對人機界面、檢測速度等過程性指標;驗證指標不僅僅是基礎性指標,也涵蓋了特殊指標。與以往課題不同的是,今年的課題將驗證與評價設備種類由單一的檢測類延伸擴展到前處理類和檢測類設備,豐富了國產儀器驗證評價種類,同時也將驗證與評價工作向京外企業(yè)推廣。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課題充分關注小微企業(yè)發(fā)展,為小微企業(yè)提供驗證機會,提升小微企業(yè)的發(fā)展?jié)摿Α?/p>

多位受訪的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低檔同質化競爭、招投標“遭排擠”、國外隱性技術壁壘制約等因素造成當前國產檢測儀器處境尷尬。

與會專家指出,很多國產儀器其實早就可以達到進口儀器的同樣性能,很多儀器甚至已被國內科研機構普遍使用。也有專家進一步指出:花錢是買實用,而不是買性能指標。目前,在中檔檢測儀器上,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幾乎沒有區(qū)別,完全可以滿足使用。但一些單位用公款采購,不惜成本,甚至以擁有進口儀器為榮。

與面臨國外設備的激烈競爭相比,國產儀器內部處于低檔同質化競爭狀態(tài)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國產儀器企業(yè)在走“低價格市場競爭”路線,對產品成本投入不夠,工藝水平較差。企業(yè)為了爭奪市場,降低采購零部件成本,加之我國精密加工和元器件產品基礎薄弱,直接影響儀器的檢測能力,反映在儀器穩(wěn)定性不高等方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儀器儀表全行業(yè)共有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4116家,行業(yè)規(guī)模小,專業(yè)分散,有95%的企業(yè)年經營收入在億元以下,沒有過10億元的企業(yè)。絕大部分企業(yè)的產品集中在低端,還處于“滿足于自己過小日子”的階段。

有專家表示,未來幾年間,我國檢測機構(實驗室)、工業(yè)項目、重大科技專項(集成電路)、新藥研制還將采購大量進口儀器。如果這些檢測數據、工藝參數等信息均被國外大量掌握,對我國的信息安全不利。

因此,與會專家建議,提高行業(yè)整體競爭力,繼續(xù)縮短我國儀器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爭取早日實現“進口替代”。

更多資訊請關注儀器儀表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