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中,隨處可見的機器人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機器人大多還是停留在科研、專業(yè)場所,并沒有真正落戶家庭。看似離我們很遠的機器人能否步入家庭呢?
在過去的近30年中,機器人幾乎每十年就有一個高潮,但是每一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無法真正觸動機器人行業(yè)。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機器人商業(yè)化普及呢?
現(xiàn)在國內用來演示的高端機器人幾乎都是法國、日本等國研發(fā)的,特別昂貴。“很多人覺得機器人很好玩,但一聽十萬一臺就沒興趣了,”北京光年科技公司創(chuàng)始人俞志晨說,“他們認為與其買個機器人,還不如買輛車實用。”國內的中高端的人形機器人更貴,而且得找科研機構定制,粗糙點的也得四五十萬一臺,精致點的沒有百萬、千萬根本拿不下來,國外價格能降到十萬還是因為他們實現(xiàn)了小規(guī)模的量產。
除了高額成本之外,俞志晨認為,機器人基礎能力發(fā)展落后也是限制機器人發(fā)展的原因。此前電科技采訪過機器人行業(yè)人士,他表示,現(xiàn)在低端商用機器人競爭非常激烈,日本、韓國、德國等巨頭早已搶灘入駐。高端機器人市場雖然有文章可做,但是現(xiàn)實條件并不成熟,中國原材料落后,基礎加工水平過低,讓他在高端機器人市場中舉步維艱,難以施展拳腳。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很多人工智能的算法很久之前就有,例如,深度學習算法,20年前就有人提出來。只是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技術不成熟一直困擾著機器人的發(fā)展。
俞志晨舉例道,2000年,有很多公司做語音識別,但現(xiàn)在都杳無音訊了,只有科大訊飛熬到了2010年,才漸漸被人關注,因為之前語音識別的應用很少,而且是離線狀態(tài),效果不是特別好。但現(xiàn)在通過聯(lián)網和云計算能夠讓原來無法攻克的難題一下子解決了,原來離線只有一臺電腦在處理,而今天機器人背后有幾百臺服務器支撐。
即使在軟硬件有一定的改善,但機器人的使用場景還是不明確?,F(xiàn)在Pepper主要還是面向2B市場,用于自動化客服、導購。面向消費級的機器人好像是個全能管家,但是高昂的價格是個坎。俞志晨認為,高大上的機器人叫好不一定叫座,反而是那些簡單便宜的機器人更受用戶歡迎。
俞志晨2010年創(chuàng)立北京光年科技公司,2011年底開始開發(fā)蟲洞語音助手APP,2013年之后就開始涉獵機器人。他認為語音助手定位于成人市場,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會因為有趣玩語音助手,但是最終往往因為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場景需求而被冷落。
而現(xiàn)在機器人智力水平才達到7-8歲小孩的程度。俞志晨透露,他們進行了數(shù)據(jù)分析統(tǒng)計,小孩子的生活場景相對單一,在30到50個之間,雖然行為、思維發(fā)散,但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他們不會覺得機器人傻。截止目前,圖靈機器人注冊用戶超過80000家,而且圖靈機器人的語義和認知的準確率會遵循大數(shù)據(jù)的迭代效應,隨著用戶的增加,機器人的智力會得到不斷提升。屆時,消費機器人將集兒童教育、安防、監(jiān)控等功能于一身,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甚至成為家庭智能管家和保姆,俞志晨認為。
但是如果要讓機器人要進入千家萬戶,價格必須控制在一定的區(qū)間。高端人形機器人雙腿有十二個關節(jié),占了70%的成本,俞志晨表示,如果將機器人的腿改成輪子可以極大降低成本?,F(xiàn)在幾百塊的山寨版機器人可以保留80%到90%的功能,除了不具有在跌倒之后爬起來的功能。
其實,山寨版的機器人與高端機器人差距還是很大,兩個機器人擺在一起對比特別明顯。俞志晨認為,近兩年機器人的重心在硬件,提升硬件實力才能生產出酷炫的機器人。到了2017年,機器人的重心會逐漸向軟件轉移。這就像手機一樣,隨著硬件不斷改善,軟件才能不斷豐富起來,變得更加智能。
總之,當下消費級機器人依然很初級,很多人依然覺得機器人處于兒童期,但是隨著相關數(shù)據(jù)不斷累積,呈指數(shù)級增長后,機器人成長速度會變得更加驚人。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在今年Zeitgeist大會中發(fā)表警告稱,在未來100年內,人工智能將會比人類更加聰明,結合人工智能的計算機將會取代、控制人類。所以,隨著不斷成長,機器人有可能成為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