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來,江蘇首臺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屢建奇功。截止至目前,“達芬奇”已完成手術1014臺,單臺機器人手術例數(shù)列全國第一。近日,“達芬奇”僅有40分鐘,完成了一項人類醫(yī)生都不敢做的手術。
機器人“妙手回春”
23個月的明明(化名)先天性腎積水,但孩子太小,輸尿管只有火柴棒那么粗,普通手術根本無法進行。
“達芬奇”完成了這個任務。解剖、分離血管、切割、結扎……通過葛京平的操作,機器人的“手臂”靈活地做著每一個動作,將一段狹窄的輸尿管切除,然后將剩余兩端縫合,只花了一個半小時就做完了。
“普通手術無法疏通纖細的嬰兒導尿管,主要是器械精度不夠。一來醫(yī)生看不清,二來手工縫合這么細的管子,人手做不到。但手術機器人能把視野放大10-15倍,觀察和縫合很輕松。”葛京平說。
一臺手術僅出血50毫升
四年前,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引進國內第二臺、江蘇省首臺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曾引起轟動。
“與常規(guī)手術相比,它精準、創(chuàng)傷小、幾乎不出血、病人恢復快。”該院心胸外科主任景華說,比如過去心臟大手術要在胸上剖一道30厘米長的刀口,而且需要用電鋸將胸骨“擊開”,病人往往元氣大傷,而現(xiàn)在只要打三四個小洞就能完成。
機器人手術出血量大大減少,這有助于緩解日益加劇的“血荒”。以胃癌病人為例,常規(guī)手術一般輸血400毫升左右,而機器人手術一般不需要輸血或只輸50毫升。一個肺癌手術,止血紗布只需要兩張。
和“達芬奇”合作了500例手術的外科醫(yī)生江志偉介紹,在直腸癌手術中,人的盆腔很窄,醫(yī)生的雙手很多時候難以進入,而“達芬奇”可以靈活出入。“越狹小、越不容易暴露的地方就越凸顯優(yōu)勢。”
專家呼吁:將部分機器人手術納入醫(yī)保
機器人手術雖好,但在很多情況下,因為費用比普通手術要貴30%-50%,讓很多經(jīng)濟困難的病人望而卻步?,F(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機器人平均手術費用為2.51萬元/例。
不少專家認為,不能只算手術本身的經(jīng)濟賬,江志偉說:“有了手術機器人,胃腸患者平均住院日從9天下降至6天,這意味著每張病床能收治更多的病人。如果把省下的住院費用、后續(xù)治療用藥及康復等費用加在一起,機器人并不貴,更關鍵的是病人身體少受很多傷害。”
該院院長史兆榮、政委陳忠良建議,對于一些機器人手術優(yōu)勢明顯,不可代替的手術,如前列腺癌根治術、全腔內心臟搭橋、膜瓣成型與置換,心臟腫瘤切除等,建議將手術費用納入醫(yī)?;虿糠旨{入醫(y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