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能源戰(zhàn)略與規(guī)劃研究所所長白建華表示,國網原計劃的2015年建成“三縱三橫”的目標調整為“兩縱兩橫”,略有延緩,但特高壓線路建設周期不長,約2年/條,預計2020年“五縱五橫”的目標可以實現(xiàn)。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日前表示,發(fā)展特高壓能夠促進西部、北部地區(qū)的能源開發(fā),并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有助于應對霧霾。
今年特高壓建設相對緩慢,僅一條線路獲批,霧霾天氣連續(xù)加劇有望提速特高壓建設。
張高麗日前在中歐城市博覽會上表示,中國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區(qū),發(fā)展特高壓可以促進這些地區(qū)的能源開發(fā),并把它們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有助于應對霧霾。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振亞近日接連力推特高壓技術。劉振12月5日發(fā)表的長篇署名文章《智能電網與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指出,發(fā)展智能電網要加快推進關鍵環(huán)節(jié)突破,“加快建設特高壓網架”為突破點之一,“以構建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同步電網為重點,力爭到2020年建成‘五縱五橫’特高壓交流網架和27回特高壓直流工程,具備4.5億千瓦電力大范圍配置能力,滿足5.5億千瓦清潔能源送出和消納的需要”。
由劉振亞編著的《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一書12月6日首發(fā)。該書提出,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是解決能源和電力發(fā)展深層次矛盾的治本之策,能夠滿足各類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國內已建成投運的2交4直共6條特高壓線路,包括國網建設的2條交流線路(晉東南-南陽-荊門、淮南-上海)及2條直流線路(向家壩-上海、錦屏-蘇南),南網建設的2條直流線路(云廣、云南普洱-廣東江門);在建線路1交2直共3條特高壓線路,即浙北-福州交流線路及哈密南-鄭州、溪洛渡-浙江直流線路。
國網待國家能源局核準“大路條”的特高壓線路共5條,包括3條交流線路和2條直流線路,分別為淮南-南京-上海、錫盟-南京、雅安-武漢特高壓交流線路,寧東-浙江、酒泉-衡陽特高壓直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