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yè)進入機器人時代 數字化指日可待

時間:2013-11-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未來的制造就不一樣了。如果說機器壞了,或者哪里出了問題都沒有關系,這個系統(tǒng)可以自我調整、自我調節(jié)、自我修復,還可以自己生產產品。

如果說蒸汽機的廣泛應用開啟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流水線生產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自動化生產是第三次工業(yè)革命,那么作為全球領先的自動化技術產品供應商之一,西門子已昭告天下——“工業(yè)4.0時代”即將來臨。事實上,近日丹麥創(chuàng)新工業(yè)機器人制造商UniversalRobots公司的UR5機器人在美國納斯達克證交所敲響了收市鐘,這也是納斯達克第一次由非人手敲鐘。

汽車制造業(yè)進入“機器人時代”

也許你對“機器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中的模樣,只是下下象棋、炒炒菜,也許你家里能負擔得起的機器人暫時還只是一臺吸塵器機器人。但現實其實已超乎你的想象:一只幾乎3米長的機械臂,卻靈活得堪比人的雙手,甚至可在“手腕”實現180度轉動,“手掌”上哪怕坐了兩個人仍應用自如……這是目前機器人界最“拽”公司——KUMA在本周上海國際工博會上展示的機器人。

一份2011年的工業(yè)機器人報告透露,全球工業(yè)機器人銷售高達16.6萬臺,工業(yè)機器人本體(不包含軟件和周邊裝置)銷售額達到85億美元。銷售工業(yè)機器人最多的國家是日本(2.8萬臺,占總量的17%),韓國、中國、美國、德國緊跟其后。

數據顯示,中國從2006年到2010年間,在汽車制造業(yè)的工業(yè)機器人密度從37臺/萬人,增長到105臺/萬人。記者看到,16位大塊頭機器人“擠”在廣汽菲亞特生產線上一個約6米的工位,為車身進行錯位焊接。“菲亞特要求我們在這里只能停留49秒”,負責設計機器人的柯馬公司負責人透露,“其中包括了10秒的傳輸到位、約4秒的開關車位門,剩下純焊接的時間只有18秒。機器人要完成70個焊點,平均每個焊點只要4-5秒”。

只見車位門一關閉,16只智能機械臂便如掐著秒表般迅速錯位“下手”,一分不差。“在這里,一個機器人能頂3個工人。”上述負責人說。

智能機器人市場已低調開啟

麥肯錫在其《展望2025:12大顛覆技術》的報告中曾經指出,估計在2025年先進機器人的經濟影響力在1.7萬-4.5萬億美元之間,是現在最火熱的3D打?。ㄆ溆绊憺?.2萬-0.6萬億美元)的2.8到22.5倍!

“機器人主要應用于汽車行業(yè),面向汽車、航空、重工、能源、國防等等。”柯馬公司負責人透露,“我們已著手準備應用于點焊等一般行業(yè)的機器人。”為加大在中國的投入,這家菲亞特集團下的全資子公司計劃在中國設置機器人研發(fā)中心,開發(fā)“一體化機器人解決方案”。

事實上,不僅是柯馬,全世界的機器人生產廠商都盯著中國市場。據悉,中國將在2014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yè)機器人市場。其中,最“給力”的莫過于著名的富士康。

富士康的“機器人大軍”計劃早已震驚業(yè)內——有資料顯示,從2006年開始,富士康就著手相關的專利申請,它在悄然實施著“百萬機器人”計劃,希望在5到10年內推出第一個全自動化工廠。雖然進展的詳情少有人知,但是有業(yè)內人士透露,富士康曾就16種不同型號的機器人申請外觀專利,涉及多個種類,如多關節(jié)機器人、并聯(lián)機器人等,和多種應用環(huán)境。

“現有的機器人市場銷量并不一定很大,但由于機器人能帶動很多行業(yè)的發(fā)展,大家對這個市場非??春?。”在工博會機器人館里,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參展商之一,清能德創(chuàng)的市場部經理李星霖向記者透露。

他坦言,如果把機器人的結構分成大腦、傳輸神經、“肢體”外殼三部分,“那么‘大腦’和‘神經’這兩項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99.9%都掌握在外資企業(yè)手上,‘大腦’以KUKA和ABB稱霸,‘神經’也主要以歐美公司為主。中國公司大多只做肢體外殼”。

“數字化制造”指日可待

可以看到,機器人不再是簡單的機械臂,也不是簡單地被電腦所操控。業(yè)內人士指出,以目前生產線上最先進的工業(yè)機器人為例,它們的自動化水平是很高的,每個機器人身上都有傳感器,具有自我調整節(jié)拍功能,“就像是一個機器人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會向下一步工作的機器人發(fā)出指令,表示‘該你了’。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溝通能力,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是簡單的命令執(zhí)行者”。

“不僅僅是機器人,我們看的是整個制造業(yè),我們認為,工業(yè)4.0時代即將到來。”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工業(yè)業(yè)務領域總裁吳和樂博士透露:“工業(yè)4.0具備數字化、綠色化、互聯(lián)化、定制化四個方面的特點。我們今天可以做到的數字化,只是簡單調整產品的數據。問題是我們拿這些數據做什么?如何將這些數據帶到真實世界里來?如何把數字、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聯(lián)系起來?如何讓機器進行自組織和自優(yōu)化?未來的制造就不一樣了。如果說機器壞了,或者哪里出了問題都沒有關系,這個系統(tǒng)可以自我調整、自我調節(jié)、自我修復,還可以自己生產產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