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吃飯不用睡覺,不用準備宿舍不用培訓,不用買社保,加工沒怨言。”這是惠州大亞灣光弘科技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李正大對機器人優(yōu)勢的濃縮表達。光弘科技今年已陸續(xù)引進了多臺擰螺絲機器人,搬運機器人 ,全 自 動IC燒 錄機……“以前是把人當機器用,未來是把機器當人用。”隨著人力成本攀升,招工難以及外部環(huán)境的多重影響,一場機器自動化的變革正在惠州制造業(yè)中悄然發(fā)生。
機器人之優(yōu)
不需要吃飯,不需要休息,人工燒可能有漏燒,但機器是傻瓜式的,精準無誤。機器人永遠是熟練工,不需要培訓,這是最大的好處。三臺自動擰螺絲機花費18萬,干活相當于6個人,每人按3000元/月工資計算,一年不到即可收回成本,三年能省人力成本四五十萬元。
一臺燒錄機=16個工人
在光弘科技的燒錄機房內,四名工人正在進行手動燒錄IC,工人小葉把IC芯片逐一放入燒錄槽內,根據(jù)寫入程序大小燒錄時間不等,指示燈亮綠燈代表燒錄完成,小葉再將芯片取出。每人操作兩臺燒錄機,一個小時可燒錄約200個IC芯片。
不過,也許很快小葉的崗位就會被機器人“搶走”。在她的對面,就是公司新引進的兩臺全自動IC燒錄機。通過這個“機器人”,IC芯片放在卷帶上,輪盤自動卷入,在設備上燒錄完后,IC將自動裝好。按同等燒錄程序大小,一臺燒錄機一小時能燒錄1000個IC芯片,是手動燒錄的五倍。
光弘科技技術中心組立專項部部長黃福新直言,“未來將繼續(xù)引進自動燒錄設備,這些工人將被機器人逐步替代。”黃福新說,一臺燒錄機可替代8名工人的工作量,按早晚班的話,相當于可代替16個人。按照一臺全自動燒錄機約七到八萬成本計算,黃福新預計,僅3年時間,這兩臺機器將為企業(yè)節(jié)省成本至少60萬。
3臺擰螺絲機器人=16個工人
在另一個車間,自動擰螺絲機器人同樣在逐步替代人工。黃福新稱,以前沒有擰螺絲的機器人,每一臺機器須安排兩人不停地打螺絲。如今一臺機器人可代替兩人作業(yè),三臺相當于可以省掉6個人力。
效率也在提高。手工擰螺絲,完成一個工作(一整塊芯片板16個螺絲)要1分鐘,而機器人則40秒就可完成,而且所有力矩都有保證,不會漏打。1個員工可同時操作三臺螺絲機器人。工人只需完成放板取板的動作,機器人自動完成抓取,按指令運作,準確無誤。
“機器人永遠是熟練工,不需要培訓,這是最大的好處。”螺絲機購入后,新增開支僅有電費,若一臺擰螺絲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工作,每臺每天僅須電費3.6元,這是人工成本的1/32。
黃福新說,三臺機器花費18萬,干活相當于6個人,每人按3000元/月工資計算,一年不到即可收回成本。如果按三年的時間算,能節(jié)省人力成本四五十萬元。
按照磁條軌跡,一臺搬運鋼板的機器人在兩個工序間行走自如。盡管價值僅2.8萬,但在三年時間里,一臺搬運鋼板機器人也能為企業(yè)節(jié)省8萬元。目前這樣的搬運機器人光弘科技已有約20臺,加上30臺自動擰螺絲機器人,3臺全自動IC燒錄機等,惠州大亞灣光弘科技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李正大說,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節(jié)省的人力近200人,從工作效率上看,引進自動化能提高20%-30%。
機器人之憂
“有的產品周期很短,批量少,假設自動化設備投入后,做完了,也許成本還沒有收回,那怎么辦?一旦這個產品不做了,現(xiàn)有設備能不能進行改造,能不能滿足新產品要求,這是最大的考慮和擔憂。”
新產品周期短 長期回報率是挑戰(zhàn)
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既可節(jié)省人力成本,又能減少管理難度。“一個人能干的活,如果機器能做,我們更愿意用機械手來取代它,一個機械手的壽命是10-15年,管理更方便。”李正大介紹,去年起光弘開始陸續(xù)導入自動化,先在局部直觀可改造的工序進行升級。今年4月,公司專門成立了技術中心,主導推進自動化工作,自動化策略更上升到公司層面。
但實現(xiàn)自動化的過程,遠非引進幾臺機器人那么簡單,企業(yè)實現(xiàn)自動化的過程中,最大的擔憂是產品更新過快,如果機械生產線不能及時調適,將給企業(yè)帶來很大壓力。
“有的產品周期很短,批量少,假設自動化設備投入后,做完了,也許成本還沒有收回,那怎么辦?一旦這個產品不做了,現(xiàn)有設備能不能進行改造,能不能滿足新產品要求,這是最大的考慮和擔憂。”基于此,李正大說,在標準化設備(買來直接用)、非標準化設備(根據(jù)產品來定制)、機械手+非標準設備組合三種類型自動化設備中,企業(yè)會青睞選擇第三種,以便提高自動化設備的通用性,同時讓自己的技術人員參與,加強對設備的流程再造,設計再造的研發(fā)。
花了錢上自動化,如何保證它的長期回報率?李正大面臨的問題,也是龍旗電子(惠州)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蔣輝的擔憂,龍旗電子正準備上馬一條手機自動化樣板生產線,但他也擔心,“新技術不斷在出現(xiàn),新產品層出不窮,你之前的自動化需要隨時更新,這是一個挑戰(zhàn)。”
[析因]
企業(yè)為什么要招機器人?
“部分客戶會點名部分工藝需要公司通過自動化來實現(xiàn),因為擔心人工制造的一些精密產品一致性、穩(wěn)定性不夠好。今天張三心情不好,做出來的產品可能會非常危險。一些國外的‘刁鉆’客戶對企業(yè)社會責任要求非常嚴格。有沒有保護勞動者權益,工人職業(yè)健康是否有保障。導入自動化后,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用工難 用工貴
“以前是把人當機器用,未來是把機器當人用。”這是制造業(yè)在依靠自動化轉型升級時的一句形象說法。機器人時代悄然到了嗎?是什么讓企業(yè)主紛紛向它拋出橄欖枝?用工短缺、人工成本驟升、客戶的嚴格要求是幾大直接因素。
光弘科技去年曾遭遇人工緊缺的尷尬。“去年7月到9月是生產旺季,招了一批學生工,結果9月他們回校,生產線上差了1000多人,好不容易招了勞務工頂上來,但緊接著春節(jié)工人回家,正常生產又受到影響,今年3月訂單猛增,又出現(xiàn)了用工荒。”
用工成本的上漲更不待多言。李正大回憶,2004年起工價直線拉升,一線工人的月用工成本從原來的1400元漲到2500-3000元。
龍旗電子(惠州)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蔣輝也說,“減下人力,采用自動化,是整個行業(yè)的趨勢,工人工資原來占公司人工成本的40%,現(xiàn)在這一比例達到70%。”2010年下半年一樣的工人和工作量,加班后可拿到2000元,但現(xiàn)在至少都是3000多元的工資。“漲幅很大。”
除了工價,用人管理也不如往昔。“現(xiàn)在年輕人追求自由,對這份工作不是很在乎,有些工人做一個月不要工資,自動離職的都有,跟十幾年前完全是兩碼事。”員工的流動率達到10%多。
工人心情不好可能漏擰 機器人不會
客戶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苛,也是促使企業(yè)升級的另一主要原因。李正大說,“有個別客戶要求必須要自動化數(shù)據(jù)導入系統(tǒng),沒有這個系統(tǒng),訂單做不進來,有些工序,比如焊接,如果你沒有自動焊接,客戶就不給你做。”
部分客戶會點名部分工藝需要公司通過自動化來實現(xiàn),因為擔心人工制造的一些精密產品一致性、穩(wěn)定性不夠好。李正大說,今年3月就曾接到客戶投訴,由于一個產品里出現(xiàn)漏擰螺絲的現(xiàn)象。“今天張三心情不好,做出來的產品可能會非常危險。”
李正大說,一些國外的“刁鉆”客戶洽談訂單時,對公司的C SR (企業(yè)社會責任)要求非常嚴格。“對方會非??粗毓痰钠髽I(yè)責任,有沒有保護勞動者權益,加班是否嚴格按照勞動法來執(zhí)行,工人的職業(y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等,這些都是無形的壓力和成本。”而導入自動化后,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誰在自動化]
先行者:
大中企動作快
看好未來回報
引進自動化機器設備的趨勢中,大中企業(yè)動作最快。
龍旗電子目前在局部有使用一些自動化設備,但整體還沒有實施,近期正著手推出手機自動化樣板線,“先看看能降下來多少人工”。公司總經(jīng)理蔣輝說,如果第一期上測試的自動化的話,預計能省下400人到500人左右。從效率看,按照當前手機生產線月產量120萬臺打比,如果上了自動化,用一半工人,相同時間產量能達到200萬臺/月。“人員縮減了,整體產量也會比原來有一個大幅提高。”
由于考慮到投資成本、以及設備適用性問題,龍旗電子一直在和設備制造商進行合作開發(fā),“專業(yè)化制造生產公司有想法,但對產品沒那么了解。如果對方做一條全自動化可能要1000萬,但如果一起做的話可能只要100萬。”蔣輝介紹,手機生產線主要包括組裝、測試和包裝三個部分。對企業(yè)來說,當然希望一個人沒有,實現(xiàn)全自動,但一來投資成本太高,二來作為手機這種特別產品,涉及到手感等體驗,組裝暫時做不到自動化,包裝則在做方案論證和實驗。
“完全自動化不可能,但做得好的,能實現(xiàn)60%到70%的自動化是絕對有可能。”
蔣輝稱,手機制造整個行業(yè)都在嘗試自動化。但他也直言,這幾年可能是風險性投資,因為自動化的東西不是所有項目都會成功。“與公司的技術能力、資金實力有關,所以需要和設備生產方一起討論實施方案,規(guī)劃的好壞決定了后續(xù)走勢,而且實施起來也有難度,如果實施不下去,投資回報率是有風險的。”他認為,手機制造企業(yè)的自動化是搶訂單的機會,不能盯著眼前,短期內競爭優(yōu)勢也許不一定大,但兩三年后整體成本會降下來。
觀望者:
小企業(yè)有心無力
傳統(tǒng)行業(yè)難覓設備
與龍旗電子、光弘科技這種大中型電子制造企業(yè)不同,傳統(tǒng)的服裝制造行業(yè)盡管也在尋求轉型與升級,但由于工種性質不同,步子暫時還無法快起來。
據(jù)記者了解,目前惠州市內至少有四五家服裝企業(yè)引進吊掛系統(tǒng),即將服裝衣片夾持在帶有不同編碼的吊架上,通過高架軌道,在中央主控電腦控制下,將加工工件送至指定加工位置,在吊掛狀態(tài)下完成搬運和縫制,不需對在制半成品進行捆綁、打包和拆包等操作流水線作業(yè)的輸送帶。
博羅縣園洲鎮(zhèn)紡織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樺達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沛容介紹,上線一條吊掛系統(tǒng),傳輸效率約可提高20%。
“他們在搞,我也在考慮,裝倒是不貴,但帶動可能還是不夠好。”水口一家中型服裝企業(yè)老板對吊掛系統(tǒng)仍在觀望,他每年都會去看自動化流水線的設備,但因為服裝行業(yè)有自己的特點,不同款式不同面料不同顏色圖案等涉及的變化很多,可行的自動化設備比較少。“訂單差不多,人工漲了那么多,客戶需求又嚴,價格又低,質量又要求高,利潤空間很少很少?,F(xiàn)在我們也在想辦法,想要上流水線,但不知道怎么上啊。”
南都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受制于行業(yè)特點、找不到可行自動化設備的企業(yè),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行業(yè)。
[影響]
人力將減一半
制造企業(yè)出現(xiàn)分化,但仍各有生存空間
未來制造業(yè)的自動化趨勢,業(yè)界已認定?;葜菀延性絹碓蕉嗟闹圃煨推髽I(yè)開始瞄準自動化蠢蠢欲動,希望能借此實現(xiàn)縮減人員、提高效率、實現(xiàn)企業(yè)升級。光弘科技的副總經(jīng)理李正大介紹,光弘目前有7000名員工,其中前端SM T生產線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全自動,處在后端包裝、組裝階段員工占到4000多人,未來光弘憧憬能通過自動化,將后端環(huán)節(jié)工人減少3000名。
“有些工序是很難實現(xiàn)全自動,未來將是人力與機器混合的生產線?,F(xiàn)在一條生產線用人在30到70人不等,但未來希望能實現(xiàn)一條線下去,只有幾個人,十來個人。”
李正大說,自動化工序現(xiàn)在是局部自動,掃條碼自動、擰螺絲自動、點焦自動,中間靠人串起來。未來從送板到印刷到貼片到檢查到收板,組裝環(huán)節(jié)也將像SM T一樣實現(xiàn)全自動。
龍旗電子的總經(jīng)理蔣輝說,現(xiàn)在員工是2000人左右,未來一到兩年內,希望能通過測試自動化、包裝自動化等,減掉一半的人力,降到1000人左右。
通過自動化,李正大認為,未來企業(yè)將會出現(xiàn)分化。即自動化程度高的大中企業(yè)對應做科技含量高的訂單,小廠小公司則做不太高的小訂單。“會形成像零售市場的沃爾瑪和美宜佳那樣,大家都依舊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商機]
機器人制造商的春天到了
惠州相關企業(yè)銷售連年翻番,預計未來3到10年機器人行業(yè)井噴
無可置疑,自動化的時代正在慢慢靠近,春天來得很迅速。這一點,自動化設備制造商的感知格外深刻。
“從2009年起,這四年的銷售額每年都有大幅增長。”惠州市利元亨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盧淼說,明顯感覺企業(yè)希望通過自動化設備的機械作業(yè)模式取代原有人工作業(yè)模式,這種欲望在加強,對設備的需求也在增多。尤其針對人工作業(yè)復雜、難度較高、精密度高或者產出不足的工序和崗位,希望通過機械手或自動化設備來實現(xiàn)。
作為惠州本土一家自動化機械制造的企業(yè),利元亨現(xiàn)在擁有接近90名專注機械設計及自動化信息工程師的研發(fā)團隊、接近200名的機械工程師制造加工團隊,并與華為、A T L、日本東洋集團、日本住友集團等一批行業(yè)巨頭客戶展開了合作。
“我看著心里很著急。”從盧淼了解的情況來看,惠州引進自動化的步伐還不夠快,還有些保守,“可能是曾與規(guī)模不大的自動化設備公司合作開發(fā)失敗,打擊了信心,或者企業(yè)內部對自動化設備的投入產出未形成與市場一致的共識,另外對如何操作自動化設備還有擔憂”。
盧淼預計,未來3-10年,國內的自動化設備定制行業(yè)必定達到井噴的狀態(tài),并且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內資、合資甚至有資本注入新成立暨具備一定規(guī)模的企業(yè)不斷涌現(xiàn)。她也希望“利元亨能藉此契機在5年內做成國內最大的高端非標準自動化設備定制企業(yè)。”
除了利元亨,小型制造企業(yè)惠州市駿毅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肖經(jīng)理也對這一趨勢保持樂觀。“這幾年我們公司的銷售是每年翻一番。”2010年銷售50臺,2011年100臺,2012年200臺,肖經(jīng)理說,今年一個月銷售近二十臺。他說,五年前,推銷自動化設備比較難推,那時設備貴,人工還便宜也好招人。而五年后的今天,“他們(工廠)有體會,工資高,招進來比較難管理,現(xiàn)在推銷起來容易很多,基本不用講,就看它有沒有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