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進口礦價格以每天1~2美元的跌幅下跌,國產礦價格也在不斷下滑,煤炭市場更是蕭條。
煤礦陷入裁員、停產危機
中國工業(yè)活動放緩導致全球礦業(yè)公司縮減業(yè)務規(guī)模。
8月2日力拓表示,為了削減成本,正在關閉悉尼的一處辦事處,同時在墨爾本區(qū)域總部裁員。預計30名悉尼市場支持服務部門的員工將被裁,另外該公司墨爾本運營部門也將進行裁員。實際上,早在7月份,力拓曾表示,受熱煤價格持續(xù)下跌的影響,公司將在澳大利亞Clermont煤礦廠進行裁員。
8月16日,必和必拓表示,由于公司面臨不斷惡化的市場,澳大利亞煤礦部門將面臨裁員。
受電力煤和冶金煤需求減弱以及進口煤大量輸入的沖擊,目前我國主要產煤區(qū)都面臨半停產狀。內蒙古鄂爾多斯的300余個煤礦中,有200個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tài);陜西榆林70%左右的煤礦停產、半停產,這些停產和半停產的煤礦以中小型煤礦為主;山西煤礦開工率均在五成左右。
全球鐵礦二季度產量增加
2012年上半年,力拓基本盈利同比下降34%至52億美元。但力拓仍將堅持本年度160億美元的支出計劃,160億美元大部分將用于澳大利亞西部的鐵礦石生產。同時還將每股分紅上調34%至72.5美分。
淡水河谷二季度凈利潤下滑近60%。但淡水河谷執(zhí)行長仍在賭:預計9月鐵礦石現(xiàn)貨價格將開始上升,主要是基于需求復蘇以及中國鐵礦石庫存處于低位。
淡水河谷投資者關系總監(jiān)倒還客觀一些:“隨著經濟增速減緩,中國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中國不會再有10%~12%這樣壯觀的年均經濟增速。”
淡水河谷另稱,到2017年巴西將超過澳大利亞,重新成為世界最大鐵礦石出口國。
FMG(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出口商)仍維持擴產目標到2013年7月鐵礦石產能提高近2倍達到1.55億噸,且FMG二季度鐵礦石發(fā)貨量刷新紀錄。
全球四大礦山二季度鐵礦石產量環(huán)比均增。其中,淡水河谷二季度鐵礦石產量為8054萬噸,較上季度增長15.1%;力拓二季度鐵礦石產量為4863萬噸,環(huán)比增6.5%;必和必拓二季度鐵礦石產量為4089萬噸,環(huán)比增7.8%;FMG二季度鐵礦石產量達創(chuàng)紀錄水平,同比增54.7%至1916萬噸。
鐵礦業(yè)紅利或縮水
多年來,鐵礦業(yè)一直在分享全球鋼鐵市場繁榮的“紅利”,并且吸走了鋼鐵產業(yè)鏈上相當可觀的一部分利潤。“紅利”使得澳洲政府打起了礦產資源租賃稅征收的主意,鬧得沸沸揚揚。
不過,“紅利”的維持終究是有時間段的。從長遠和本質上來分析,決定鐵礦石價格的要素有兩個:一是總體供需關系;二是鐵礦石產品的生產成本。
中國的鋼鐵產能高位運行造就了對鐵礦石的高需求,這確實是一個利好條件。
但當前受國內外多方面影響,鋼鐵消費量上不來,中國鋼鐵企業(yè)持續(xù)在成本線上掙扎,鋼價的不斷滑落必然會拖累礦價下滑,因為鋼鐵業(yè)和鐵礦業(yè)本是唇齒相依的行業(yè)。
鋼廠是礦石的下游用戶,在鋼廠的月銷售利潤率已經跌至-0.04%的糟糕局面時,礦石這些資源類產品的回報率降低不足為怪。
至于眾海外礦山的“堅持擴產和投資不動搖”種種賭注,恐怕都在透支著自己的未來,因為鋼廠是礦山的唯一用戶。若中國鋼市維持不景氣,那么礦石價格仍存很大的下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