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絨棉棕色棉綿羊絨混紡紗的生產(chǎn)
時間:2006-10-27 10:28:00來源:wangsl
導語:?為優(yōu)化長絨棉、棕色棉與綿羊絨混紡紗的紡紗工藝,根據(jù)綿羊絨纖維的特點
為優(yōu)化長絨棉、棕色棉與綿羊絨混紡紗的紡紗工藝,根據(jù)綿羊絨纖維的特點,生產(chǎn)中為保證綿羊絨在梳棉機順利成網(wǎng),并較精確地控制各成分的比例,采用三種混和的方法;為了提高綿羊絨可紡性,應對其進行預開松,改善纖維整齊度,排除部分死毛、雜質(zhì)、短絨。通過采取上述措施,生產(chǎn)的長絨棉/棕色棉/綿羊絨50/30/20 14.6 tex紗各項指標均達到用戶要求。
我公司利用棉紡設備生產(chǎn)了本白棉棕色棉綿羊絨系列混紡針織用紗,收到了滿意的效果。下面以長絨棉/棕色棉/綿羊絨50/30/20 14.6 tex為例,介紹其生產(chǎn)工藝及措施。
1原料性能
選用新疆巴楚和天彩的棕色棉,其物理指標完全達到同品級本色棉的指標,克服以前所認為棕色棉長度稍短、細度較小、短絨較高等缺點。主要指標:主體長度29.24 mm,馬克隆值3.66,短絨率12.05%,單纖維強力18.02 cN,技術品級3.4級。選用長絨棉的主要指標:主體長度33.52mm,短絨率8.71%,單纖維強力25.54cN,馬克隆值3.52,技術品級3.4級。綿羊絨是毛紡廠的精梳落毛,其中細絨毛占較大比例,平均直徑18.5μm,含油率為0.3%,回潮率為12.5%,平均長度54.3 mm(稱見重量Gl_如下:Gl≥100 mm占8%,70 mm≤Gl≤99 mm占14%,50 mm≤Gl≤69 mm占19%,49 mm≤Gl≤30 mm占26%,Gl≤30 mm占33%)。
2紡紗方案的確定
生產(chǎn)中為保證綿羊絨在梳棉機順利成網(wǎng),并較精確地控制各成分的比例,我們采用三種混和方法:
(1)撕碎后的長絨棉精梳條與撕碎后的綿羊絨生條(干重比例各占50%)在圓盤抓棉機進行混和。
(2)棕色棉與長絨棉(干重比例各占50%)在精梳預并進行混和。
(3)長絨棉與綿羊絨混和生條與棕色棉與長絨棉精梳條在并條機混和。
2.1綿羊絨的預處理
因為綿羊絨中存有22%的超長纖維和33% 的30 mm以下的短纖維,為了提高其可紡性,應對綿羊絨進行預開松,改善纖維整齊度,排除部分死毛、雜質(zhì)、短絨。制條工藝流程為:
A002D型抓棉機→A006B型混棉機→A036C型開棉機→A076C型成卷機→1181型梳棉機
在圓盤抓棉機上必須對成團綿羊絨先進行人工細致撕分,綿羊絨卷定量約為320 g/m,梳棉機成條比較困難,可以在梳棉機后綿羊絨卷下加長絨棉精梳條4根,梳棉機前加裝導條器,使用直眼圈條盤。
2.2長絨棉精梳條的制條
長絨棉精梳條的制條工藝流程:
3.2主要技術措施
3.2.1開清棉工序
棕色棉開清棉加工時采用柔和開松、多松少打、降低落棉、輕定量的工藝原則,盡量少損傷纖維,落棉適中掌握,打手速度偏低掌握。長絨棉馬克隆值較低,屬于c級,同時短絨較少,開清棉工藝同棕色棉。
考慮到綿羊絨部分纖維長度長、剛性大、卷曲多,紡紗過程中落物多等特點,預處理時加了4根長絨棉精梳條,綿羊絨與長絨棉干重比例為1.1:1;綿羊絨過于蓬松,難以成卷,必須對混和后原料進行交叉鋪層、豎向混和,圓盤加濕器噴霧加濕,各單機塵棒與打手間的隔距放大,打手速度降低。A036C型機梳針打手速度480 r/min,A076C型機綜合打手速度700 r/min,成卷機風扇速度1350 r/min;防止綿羊絨多落,塵棒可用薄鋼板封閉;成卷機加大緊壓羅拉壓力,加裝夾粗紗裝置,用6根粗紗隔層,生產(chǎn)時機器周圍加濕器噴霧加濕,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上,成卷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好保濕,待后道工序及時使用。開清棉工序工藝參數(shù)見表1。
3.2.2梳棉工序
棕色棉采用“強分梳、易轉移、少排除、輕定量”的工藝原則。錫林針布型號為AC2030×01550,蓋板針布型號為JST-45,刺輥針布型號為AT5610×05611,道夫針布型號為AD4030×01890,做到“四快一正”。錫林刺輥線速比為2.03。長絨棉梳棉工序同棕色棉。
長絨棉和綿羊絨梳棉時錫林針布型號為AC2815×01860,蓋板針布型號為JST-36,刺輥針布型號為AT5605×05611,道夫針布型號為AD4030×01890,做到“四快一正”。錫林和刺輥線速比為2.6。
梳棉主要工藝參數(shù)見表2。
3.2.3精梳工序
為降低精梳條的棉網(wǎng)結雜,提高精梳條質(zhì)量,我們重點從精梳準備工序著手,對預并工序工藝參數(shù)進行了優(yōu)選。由于預并所使用的生條纖維定向性差,前彎鉤纖維多,預并牽伸倍數(shù)過大,易使棉結增多,既加大了精梳負擔,又不利于精梳條質(zhì)量的提高。因此,經(jīng)多次試驗,我們在預并工序采用小于并和根數(shù)的總牽伸倍數(shù),并配以較大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的牽伸工藝,取得了較好效果。
精梳預并:干重16.5g/5 m,總牽伸7.41倍,后區(qū)牽伸1.61倍,羅拉隔距22.5 mm×10 mm×15 mm,并合根數(shù)4根棕色棉+4根長絨棉,出條速度200 m/min。
精梳條卷:干重40.2 g/m,總牽伸1.31倍,并合根數(shù)16根。
精梳:干重18.5 g/5 m,精梳落棉率18%,精梳偏心距65 mm,給棉羅拉棘輪14齒,齒輪撐動3齒,給棉長度4.5 mm,牽伸隔距10 mm,錫林速度125鉗次/min。
3.2.4并條工序
并條工序采用“輕定量、慢速度、順牽伸”的工藝原則。牽伸過程中為加強對綿羊絨纖維的控制,隔距采用遞縮;為減少纏繞、堵斜管現(xiàn)象,必須用清潔劑揩凈羅拉及其他通道,減輕棉條定量,降低車速,并加大膠輥壓力,采用抗靜電膠輥,使棉條緊密光潔。為了保證混紡比和混和均勻,采用四道并條,在混一并后進行4根棕色棉與長絨棉精梳條+4根長絨棉與綿羊絨預并條。并條主要工藝參數(shù)見表3。
3.2.5粗紗工序
粗紗工序的主要任務是牽伸,同時制成質(zhì)量優(yōu)良的粗紗以利于細紗機的加工和成紗質(zhì)量,因此加工時在適當減小羅拉隔距、選用適當?shù)哪硐禂?shù)的同時,注意控制粗紗張力。采用了全封閉懸吊錠翼。主要工藝參數(shù):干定量5.4g/10 m,后區(qū)牽伸1.26倍,羅拉隔距18 mm×26 mm×30 mm,捻系數(shù)98,錠子速度740 r/min。
3.2.6細紗工序
細紗工序采用“重加壓、小鉗口”工藝原則。粗紗捻系數(shù)較大,在不出“硬頭”的前提下采用較小的隔距,縮小浮游區(qū)距離,施之較大的壓力,減小錠差。因綿羊絨經(jīng)過預處理后,超長纖維較少,細紗壓力較大,不必采用滑溜牽伸也能正常生產(chǎn),不會產(chǎn)生冒粗紗或橡皮紗等疵點。主要工藝參數(shù):總牽伸倍數(shù)42.3倍,后區(qū)牽伸1.26倍,前羅拉速度190 r/min,羅拉隔距16.5 mm×20 mm,羅拉加壓16 daN/雙錠×14 daN/雙錠×14 daN/雙錠,捻系數(shù)350,鋼領型號PGl 4254,鋼絲圈型號7506 5/0。
3.2.7絡筒工序
在絡筒工序中我們采用了低速度、小張力的工藝原則。采用金屬槽筒和進口空氣捻接器,這樣既可防止條干惡化,也可減少紗線表面的毛羽。絡筒工藝:絡筒速度800 m/min;短粗節(jié)+140%,×2 cm;長粗節(jié)+50%×30 cm;細節(jié)-40%×30 cm。
4成品質(zhì)量
通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生產(chǎn)的長絨棉/棕色棉/綿羊絨50/30/20 14.6 tex紗成紗質(zhì)量為:斷裂強度17.2 cN/tex,單紗強力CV 11.8%,條干CV 15.04%,細節(jié)(-50%)6個/km,粗節(jié)(+50%)130個/km,棉結(+200%)133個/km,條干CVb2.63%,10萬m九級紗疵5個。
5 結語
為了提高綿羊絨可紡性,改善成紗質(zhì)量,綿羊絨要進行預開松處理,在不采用加油給乳化劑的情況下,在圓盤抓棉機混和。由于綿羊絨中超長纖維太多,梳棉機蓋板隔距不易太大,要進行纖維的拉斷處理。為混和均勻,不出色差。棕色棉和長絨棉在精梳預并進行混和,再到并條與綿羊絨進行混和。并條采用四道并合,而且綿羊絨中的超長纖維要在并條使用重加壓進行遞縮隔距的拉斷,增加粗紗和細紗的可紡性。并條、粗紗、細紗均采用低車速。因該品種含有三種不同纖維,在生產(chǎn)中為避免飛花造成相鄰品種產(chǎn)生異性纖維,應用聚乙烯塑料布進行隔離。
標簽:
中國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nèi)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