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證明:由于在堿性介質(zhì) 中鋼筋表面存在鈍化膜,使鋼筋銹蝕過程的介電譜具有明顯特征,因而從其Cole-cole圖可以得到鈍化膜的電容特性。
關鍵詞:鋼筋銹蝕 ;介電譜 ;Cole-cole圖;腐蝕電容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lectric spectrum of rebar corrosion in mortar was studied.Due to presence of passivation film on the surface of rebar,a special shape of curve appears in the Cole-cole plots from which the capacitance of film can be estimated.
Key words:corrosion of rebar;dielectric spectroscopy;Cole—cole plot;corrosion capacitance
自John[1]提出用交流阻抗譜測量混凝土和砂漿中的鋼筋銹蝕以來,該方法已被廣泛接受。
史美倫等[2]用導納來表示實驗結(jié)果,可以更直觀地測定極化電阻R[sub]p[/sub],并研究鋼筋表面鈍化膜的性質(zhì)。由于鋼筋表面的鈍化膜是典型的電介質(zhì),因而鋼筋銹蝕過程的特征應在介電譜中有所反映。介電譜的特性和測量簡介見文獻[3]。鋼筋銹蝕過程的介電譜的物理意義是:腐蝕體系可以被視為一個漏電的電容器,體系腐蝕速度越大,電容器的漏電越嚴重。
1實驗部分
1.1原材料水泥:寧國水泥廠產(chǎn)32.5R普通水泥;砂:細度模數(shù)2.5;鋼筋:尺寸為7mmX100mm;砂漿試件:尺寸為7.07cm×7.07cm×7.07cm,內(nèi)置鋼筋,鋼筋在砂漿中的暴露面積為11cm[sup]2[/sup]。
1.2測試儀器與方法
測試儀器為:Model273A型恒電位儀/恒電流儀和Model5210型鎖相放大器,均由EG&GPrincetonAppliedResearchCo。出品。
測量時以鋼筋為工作極,不銹鋼為對電極,甘汞電極為參比電極,電解池以飽和Ca(OH)[sub]2[/sub]為電解液。
介電譜測量用M398軟件,測量頻率從100kHz到100mHz,每一量級取5個采樣點,正弦交流電壓振幅為 5 mV。
2結(jié)果與討論
砂漿和鋼筋銹蝕的阻抗譜見圖1。從圖1可見,鋼筋銹蝕的阻抗譜并無明顯特征,且其Nyquist曲線不收斂,因此很難從圖中直接得到極化電阻R。圖2為其對應的導納圖,從圖2可見,鋼筋銹蝕體系的導納圖呈略扁的半圓狀,一般砂漿系統(tǒng)的導納圖則無此特征。導納圖的缺點是對鋼筋表面鈍化膜的厚度和電容的測量不夠準確。介電譜采用以復數(shù)電容的實部為橫坐標,虛部為縱坐標的Cole-cole圖(見圖3),由圖可見,一般砂漿體系的介電譜呈雙曲線狀(僅見第1象限部分),而鋼筋銹蝕體系的介電譜特征則為:在高頻區(qū)為通過原點的垂直線,在中頻區(qū)發(fā)生轉(zhuǎn)折。由于介電譜與導納譜之間存在對應關系
式中:y[sub]re[/sub]和y[sub]im[/sub]。曲為復導納的實部和虛部;C[sub]re[/sub]和G[sub]im[/sub]為復電容的實部和虛部;f為頻率。因此,由導納譜得到的結(jié)果可以直接移植到介電譜中[2]。圖3(b)中的曲線根據(jù)斜率變化可分成3段,其中,ab段的長度與鈍化膜的厚度有關,鈍化膜越厚,ab段越長;bc段的長度與鈍化膜的電容有關,從bc段的長度可以直接得到鈍化膜的電容值;cd段在縱坐標上的投影稱為鋼筋的腐蝕電容C[sub]corr[/sub]。
過去,腐蝕過程都被作為電化學過程來處理,腐蝕系統(tǒng)被當作一個電化學池。實際上,在鋼筋表面形成的鈍化膜是一種很好的絕緣體。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鈍化膜的絕緣性能及其對鋼筋銹蝕的阻滯作用,從電介質(zhì)的物理角度來研究可能更恰當一些,對于在混凝土環(huán)境中的鋼筋來說尤其如此。從電介質(zhì)的物理角度出發(fā),鋼筋銹蝕過程可以看作是一種介電損耗行為,可以用耗散角正切tgδ 來表示鋼筋銹蝕程度。耗散角正切

,顯然,電容器漏電越嚴重,耗散角正切越大。tgδ也是頻率f的函數(shù),鋼筋銹蝕過程的耗散角正切隨頻率變化而變化的過程如圖4所示。
介電譜的結(jié)果也可以用復介電常數(shù)來表示。對于平板電容器,其電容實部為

,式中的ε,為復介電常數(shù)的實部,S為平板的面積,d為平板問的距離。習慣上ε可相對于真空狀態(tài)來取值,即在真空中ε[sub]o[/sub]=1。因此,ε的物理意義為單位面積和單位距離的電容器的電容。在有些文獻中相對介電常數(shù)也稱為電容率(dielectric permitivity)。
3結(jié)論
對于混凝土和砂漿介質(zhì)中的鋼筋而言,除了傳統(tǒng)的腐蝕電化學觀點以外,還可以用電介質(zhì)物理的觀點來處理其腐蝕問題。鋼筋銹蝕過程的介電譜具有獨特的形狀,從其曲線可了解鈍化膜的厚度和電容、討論腐蝕電容和耗散角正切以及復介電常數(shù)。由于復介電常數(shù)直接與物質(zhì)結(jié)構(gòu)有關,通過進一步的工作可以從材料的分子組成來了解其銹蝕性質(zhì)。
參考文獻:
[1] JOHN D G,SEARSON P C,DAWSON J L.Use of AC impedance technique in studies on steel in concrete in immersed conditions[J].Br Corros J,1981,16(2)l 102—106.
[2] 史美倫,施韜.混凝土中鋼筋銹蝕測量的交流導納方法口].腐蝕與防護,I997,18(3):23—28.
[3] 倪爾瑚.材料科學中的介電譜技術(shù)[M].北京 :科學出版社,1999.
[4] FROEHLICH H.Theory of dielectrics,dielectric constant and dielectric loss(2nd edition)[M].Oxfordl[sn],1956.
[5] COELHO R.Physics of dielectrics for the engineer[M].Amsterdam: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