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地下水利工程遺址開建博物館

時間:2009-11-0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宣布在擁有700余年歷史的元代志丹苑水閘遺址上開工建造遺址博物館,預計將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建成。

11月3日上午,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宣布在擁有700余年歷史的元代志丹苑水閘遺址上開工建造遺址博物館,預計將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建成。
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是迄今我國發(fā)現的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下水利工程遺址。2001年5月,一支建筑施工隊在位于上海市區(qū)的志丹路、延長西路路口進行地下施工時發(fā)現了該遺址。 2006年,經過歷時5年的發(fā)掘和整理,位于地下約7米深處的元代志丹苑水閘“水落石出”,展現全貌,并入選“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 迄今為止,全國發(fā)現的地下水利工程遺址僅三處,包括廣州的西漢南越國木結構水閘遺址和北京金中都水關遺址,但規(guī)模都遠小于志丹苑。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是已發(fā)現的同類遺址中規(guī)模最大、做工最精、保存最好的一處。 2007年,為保護水閘遺址及籌備建設遺址博物館,志丹苑水閘遺址被重新埋入土中,再次“沉睡”。據介紹,到2010年建成時,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作為上海首座遺址類博物館,將與位于黃浦江兩岸的上海世博會展區(qū)遙相呼應,展現700多年前上海的城市文明,并體現古代與現代、吳淞江與黃浦江的歷史演變。 記者了解到,即將破土而出的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由著名建筑設計師蔡鎮(zhèn)鈺主持設計,其外形極具現代感,恰似一座“古代水閘”,又如一把元代彎弓:中間兩根石柱高聳,象征水閘閘口;兩側玻璃建筑呈對稱弓形,象征水閘的“泄水渠”。 上海博物館考古部主任宋建介紹說,遺址博物館建成后,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其中將有數百平方米的“水閘遺址”原汁原味地展現其中,讓人們了解中國古代人們逐水而遷、傍水而居的生活。同時,博物館還將通過三維動畫向人們展示古代吳淞江水通過水閘泄洪、清淤的壯觀場面。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