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首批“太空蜜蜂(Astrobee)”機器人將在本月奔赴國際空間站

時間:2019-04-12

來源:機器人技術與應用

導語: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首批“太空蜜蜂(Astrobee)”機器人將在本月奔赴國際空間站,輔助宇航員開展科研、維護等工作。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首批“太空蜜蜂(Astrobee)”機器人將在本月奔赴國際空間站,輔助宇航員開展科研、維護等工作。

pIYBAFyv-tSABvLcAARlqf_vhuE161.png

據悉,“太空蜜蜂”由位于硅谷的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外形是一個邊長約32cm的立方體,重約10kg。它安裝有多款相機組成視覺導航系統(tǒng),能夠在國際空間站內自主飛行并規(guī)避碰撞,并通過小型風扇“鼓風”提供飛行動力。該機器人的能源依賴電池供電,其能在電量將盡時自動飛往補給站充電。這種補給站由NASA專門設計,裝有對接部件將機器人牢牢抓住?!疤彰鄯洹奔饶艹洚敗白耘纳衿鳌庇涗浻詈絾T的工作生活,又能化身“檢查能手”監(jiān)測空間站中噪音和空氣質量,還能作為“貼心管家”助人搜尋遺忘了的工具。此外,該機器人配備了一個機械臂,既可協助宇航員拾取物品,也能抓緊墻上的把手將自身位置固定,以借機“歇歇腳”,減少能源消耗,提高拍攝清晰度。

NASA一共制造了3個“太空蜜蜂”,本月計劃將其中2個送入空間站。這類機器人能夠像“蜜蜂”一樣形成編隊、分工合作、協同完成任務。

“太空蜜蜂”并非人類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部署小型機器人。早在2006年,NASA開始在國際空間站中試驗代號“球體(SPHERES)”的機器人;2017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JAXA)將“內球(Int-Ball)”機器人送入國際空間站日本實驗模塊;2018年,歐洲航天局也開始在空間站“哥倫布模塊”驗證“西蒙(CIMON)”智能機器人。相比這些“同行”,“太空蜜蜂”具備從充電到工作全自主運行能力,能夠長時間獨立工作。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