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yè)動態(tài)】企業(yè)都以效益為核心,提質降本,節(jié)支增效是每個企業(yè)必抓的一項工作,也是企業(yè)首要繁瑣細致的工作,公司要建立長效機制,力行節(jié)約挖潛,并以產量、用電、用棉、機物料為突破口,制定每月的計劃,月底根據完成情況與計劃對比,與工資績效掛鉤,以激勵考核措施落實的各部門?,F將節(jié)能降耗的創(chuàng)新管理法與大家探討:
產量方面
產量是各項指標核算的基礎,沒有產量一切都無從談起。在提高產量方面采取以下措施,做到“向效率要產量,向產量要效益”,使生產效率和設備運轉率達到98%和99%,每月比計劃超產3%,這對降本增效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1產量目標量化分解▲▲▲
首先制訂全年產量目標,對全年產量目標進行詳細分解,每月制定生產作業(yè)計劃,并層層分解成日計劃、分支計劃、班組和個人機臺計劃,且每天將三班實際產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超欠產情況,針對異常及時分析查找原因進行整改,同時采取了工資核算直接與產量掛鉤的激勵措施。
1.2優(yōu)化生產布局▲▲▲
(1)生產緊跟市場動態(tài),隨時與營銷協(xié)調,做好產品定位,向中高檔調整,根據生產品種銷量、庫存,本著利益最大化做好品種的銜接,多個預算方案,調整品種降低庫存。
(2)在生產品種的改紡安排上,棉紗自原料到自絡成紗工序多流程長的性質給改紡帶來一定的難度。改紡期間打破常規(guī)組織改紡,前后工藝、車位的配套。結合工藝車速、定量參數的配套預算后,再安排改紡生產,根據改紡品種和車位供應,提前安排前紡加班儲備存量,加強生產過程中的協(xié)調、安排工作,努力做到新上品種適銷對路,少改紡無庫存,合理調度無堵脫,原料接批不了機,達到各車間供需正常,高效生產。
(3)對于月度盤存,細紗主機不停車,以增加產量,減少細紗停臺率。
(4)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發(fā)揮先進設備性能,結合品種和產品質量,根據原料及配棉要求,對工藝進行優(yōu)化,優(yōu)選偏大的重量和適當提高調整細紗錠速。
1.3科學調度均衡生產▲▲▲
(1)事前的預防勝于事后的控制,以預防為主,做好現場預測,深入生產一線,全面發(fā)揮調度的安排組織協(xié)調作用,做到服務加管理同步,積極主動溝通,解決疑難問題,把一些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
(2)加強中夜班設備故障管理,針對細紗主機和主要工序,及時安排保全人員加班維修。⑶加大設備維修力度,利用停車避峰期間進行維修保養(yǎng),集中保全技術力量加班平揩車。
1.4周密安排部署▲▲▲
節(jié)假日就提前做好停開車安排,短期放假時安排轉車,春節(jié)時細紗需抬搖架,春節(jié)后車間溫度低,空調提前24小時開啟,保全提前4小時來將細紗空車開起預熱。開車時細后車間全部人員到齊,設備部掃車人員、職能人員均到車間,進行分組協(xié)助開車。
物耗方面
原棉在棉紗成本中約占60%~70%(視品種而議),要使企業(yè)取得最佳經濟效果,首先保證原料的經濟使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原料的可紡性能,其次,要在保證成品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合理地降低原料消耗,用便宜的原料生產出高質的產品。
2.1精益生產降用棉▲▲▲
一是合理配棉。在質量與成本關系里,本著“質量第一”,但不是“質量惟一”的原則,結合當前原料進行合理配棉,用盡可能便宜的原料成本生產出質量能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二是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額。結合歷史統(tǒng)計資料,回花量、再用棉、超欠雜折公定、各工序制成率、累計制成率、落棉等進行統(tǒng)一試驗、測算后制定消耗指標,這樣能更好的控制用棉,降低成本;三是制定合理的落棉標準。由于本年度部分原棉水雜超標嚴重,導致消耗增大,重點對清梳、精梳落棉進行多次調整標準,達到即保證產品質量又能將用棉消耗控制到最低;四是減少回花產出量,提高產品制成率。制定完善了[各工序回花產出量標準],并將指標分解到各工序落實到人。、
2.2成本預算目標管理▲▲▲
(1)參照歷史數據和同行業(yè)最好水平,根據市場價位變化,建立了成本目標管理體系。每個品種均從原料、動力、用工、制造費用構成的單位成本等一系列成本目標管理體系。用準確地數據指導生產和經營,注重業(yè)務溝通并規(guī)范逐步引領管理人員依據成本預算、生產計劃進行運行分析控制成本。
(2)將能物耗再細化到各工序的消耗。例如制成率、濾塵率、落棉率、回花下腳率、各類輔料和機物料的消耗率等,逐項列入成本核算管理中。
(3)月結單位成本核算時,根據各生產品種實際使用和消耗進行核算其它按產量、機臺比例分攤計入單位成本。
(4)以車間為單位獨立核算成本費用。
(5)逐項列入成本核算中,強化了全員成本管理意識和控制能力,杜絕了“大記成本、小忽略、重生產”的行為。
2.3細化消耗的過程控制▲▲▲
每周盤存一次提前預測,進行縱橫分析,月與月縱橫對比梳棉濾塵率、精梳落棉率,風箱花率,詳細分析,逐項排查,找出癥結,分析物耗差異原因,每月兩次對精落進行測試,針對超標的逐臺調控,杜絕了落白或可紡纖維的混入,將各品種的消耗控制在預算之內。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回花本支或降級回用。
能物耗方面
3.1制定能物耗指標▲▲▲
對能物耗主要消耗指標修訂、分解、量化和有效實施,在制訂分解計劃目標時,結合歷史數據和實際將能耗分為前紡車間、細后車間、基本和輔助用電;并分工序、車間、輔助、照明等,再通過縱橫向對比分析,從中找出用電差異,每天下達班計劃,在現場調度根據供需量調整開關時間,做到了“用滿谷段,少用平段,”通過合理避峰和精細管理平均電價0.623元/度,與平價的0.7874元比降低0.1644元,年可節(jié)約電費160余萬元。
3.2做到主輔機配套▲▲▲
安排各支數主輔機車位配套合理,有效的銜接各工序的開關車秩序和時間。下達班計劃時,針對單機、聯(lián)機、精梳工序等,減少輔機開車時間;時刻掌握各附房、輔機的開關情況。加強班中督導力度,不定時檢查生產中的人為空錠、各工序輔機關機是否及時,梳棉開車按照逐臺開車順序進行開車,拉開負荷距離。
創(chuàng)新開展多樣化活動
4.1精細管理降本增效▲▲▲
(1)嚴格控制機配件、物料、電耗、跑、冒、滴、漏等現象,把企業(yè)管理和內部管理執(zhí)行到位,督導員工降低生產消耗,一線職工最能發(fā)現問題,車間開展好點子,好辦法活動,管理人員互相切磋管理經驗,使好的管理方法不斷提高。
(2)倒逼成本,發(fā)揮群策群力,在班中給職工宣傳灌輸節(jié)約的思想,抓好節(jié)電、節(jié)料、節(jié)水環(huán)節(jié),做到“人人肩上扛指標”,每月完成情況直接與工資掛鉤,并做到當月兌現,這樣直接加強了全員的責任心,使各種顯性和隱形浪費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真正將節(jié)約一束棉、一度電,一根紗、一顆螺絲釘落到實處,為降本增效起到決定作用。
(3)發(fā)揮職能作用,做好生產過程中的組織、統(tǒng)籌工作,積極主動溝通協(xié)調,密切配合,做好生產運行的調度,嚴格按公司制度、內部制度和綜合管理等開展工作,逐步做到督查、落實到位,全面提高執(zhí)行力,真正達到高產、高效、優(yōu)質、低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