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中國,蘋果手機還能生產出來嗎?

時間:2018-09-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外電報道,上周五蘋果向貿易官員致信,稱擬議中的關稅將影響包括蘋果手表在內的“廣泛”蘋果產品價格,但沒有提到iPhone。

【中國傳動網 行業(yè)動態(tài)】 據外電報道,上周五蘋果向貿易官員致信,稱擬議中的關稅將影響包括蘋果手表在內的“廣泛”蘋果產品價格,但沒有提到iPhone。

特朗普此前在空軍一號上宣布,政府計劃對價值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額外關稅。

在蘋果致信后,特朗普在Twitter上說:“因為我們可能會對中國征收高額關稅,導致蘋果產品的價格可能會上漲——但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還可以零關稅,而且確實有稅收優(yōu)惠。那就是,在美國生產,而不是在中國?,F在就開始建造新工廠?!?/p>

僅管雙方都沒有提及馬上就要發(fā)布的iPhone,但是中國A股市場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反應,多股跌停。

其實,從前兩年美國政府一直呼吁美國制造業(yè)回流本土后,作為近幾年來占拉動經濟增長總量約二到三成的智能手機產業(yè),能不能跟其它制造業(yè)一樣快速遷移,就成了行業(yè)一直在討論的熱點。

蘋果作為全球收入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不但代表了美國制造業(yè)的面子,同時也是美國制作業(yè)的大部分里子。很多人都只是認為蘋果在美國設計了iPhone,但多數的制造環(huán)節(jié)確不在美國本土,就認為蘋果手機并不代表著美國制造業(yè)水平,其實是有很大的誤解。因為,如果不懂iPhone手機所用到的材料技術與生產工藝,我想,美國人是沒辦法憑空設計出一款新的產品出來的。

之所以會讓產業(yè)鏈里的供應商或部分所謂的“行業(yè)人士”,特別是大多數的中國本土“行業(yè)人士”,認為蘋果手機離開中國制造,就會造不出來,或者會成本得不到控制等,據李星觀察,最大的可能是大家認為,蘋果有一半的供應鏈廠商,把生產基地設在了中國本土。

網上流傳的一份分析蘋果供應商的報告就指出,全球有769家工廠給蘋果交易,其中中國是無可爭議的龍頭老大,以350家高居全球第一位。全球第二是日本,有127家工廠,東南亞第三,有90家工廠,美國第四有75家工廠。

其中中國的23家中國供應商幾乎所有工廠都在中國;臺灣51家供應商有152家工廠,其中114家在中國大陸,27家在臺灣本島,其余11家工廠主要在東南亞等其他地區(qū),75%的工廠都設置在中國大陸;美國47家供應商有217家工廠,其中在中國的最多69家,其次在美國本土有65家,另外在東南亞有32家,在歐洲有15家;日本44家供應商有225家工廠,在日本本土最多有114家,在中國有59家,在東南亞有38家,韓國7家;韓國13家廠商37家工廠,韓國本土19家,中國16家,美國、越南及菲律賓各1家;新加坡5家廠商18家工廠,中國14家,美國、巴西、印度及馬來西亞各1家;德國5家廠商16家工廠,中國6家,德國本土3家,美國和馬來西亞各2家,英國、澳大利亞及墨西哥各1家。

然而,除了中國的供應商能提供一些蘋果手機里面的攝像頭模組,PCB線路板,天線,FPC柔性印刷線路板,揚聲器,觸控馬達,玻璃蓋板,玻璃后蓋,金屬結構件,精密連接器等周邊產品外,實際上,幾乎大部分的蘋果元器件,都可以在中國本土之外找到生產基地。

如果說有哪個零件是中國供應商控制份額最大的,大家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一個玻璃蓋板,因為藍思和伯恩的產能,確實差不多全部在中國本土生產。另外,蘋果一些小件商品,其實也是由中國的一些中小生產廠商獨家供應,但是據了解,都不是那種不可替代的產品,而是美國供應商因量小沒有生產的產品。

事實上,在市場全球化浪潮中,全球的制造業(yè)分工確實為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并不表示這個分工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從另一家出貨量還要大過蘋果的智能手機廠商,三星的供應鏈狀況,就可以看出一些不同之處來。

由于中國與韓國之間的某些國際政治原因,韓國政府很早就對影響韓國經濟比較重要的三星、LG兩大廠商提出,盡可能的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以保證產品與技術能在全球市場上順利流通。其中降低對中國本土產能的依賴,更是重之中重。

近兩年來,我們可以看到,三星的智能手機生產大部分已經撤出了中國,大部分轉移到了臨近中國的越南。而當中國市場因“薩德”危機抵制韓貨的時候,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由差不多8%降到了不到現在的0.8%。也就是說,三星的手機業(yè)務,從制造到市場,幾乎全部遠離了中國本土。但是,這并不影響三星仍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地位。

有三星的前例在,如果中國的供應商或“行業(yè)人士”還認為蘋果離開了中國,就會生產不出產品,或者成本會無法有效控制的話,還真有點自欺欺人的味道。

也許很多人認為三星本來就是智能手機產業(yè)鏈里最大的供應商,它具備蘋果所沒有的制造能力,所以才會不那么依賴中國市場。而蘋果的制造全部都是外包,沒有自己的制造產能,所以會離不開中國。另外,中國還是蘋果產品與服務銷售的大市場,如果撤出中國,也會對蘋果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還是以2017年為例,那一年在包括港澳臺地區(qū)和中國大陸在內的大中華區(qū),蘋果的總收入超過460億美元,相當于其年收入的19%,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高達11%;另外截至2017年7月,iPhone用戶在全球其他地區(qū)的用戶數量為4.85億。僅中國就有2.43億iPhone用戶。

因此很多人認為蘋果如果離開中國市場,至少會有400億美元左右的收入將不翼而飛,還會損失2億以上的終端用戶,在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會大幅下降,蘋果的市值也會受到大幅影響。

然而,蘋果的產品生產如果離開了設在中國的工廠產能,要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復制產能,可能需要二到三年才可以得到解決,這期間或許會對蘋果的產品布局產生一些負面的成本影響,但相信蘋果當年把產能從美國轉移到中國來時,也并沒有因為這種轉移真正讓蘋果的產品生產減少,也并沒有因為中國的制造業(yè)水平不如美國就讓產品生產出現問題來看,實際上對于蘋果管理供應鏈來說,或許只是一些麻煩罷了。

而另外中國作為蘋果產品與服務的銷售市場,如果失去了該如何應對上,實際上也不是沒有前車之鑒,除了前面提到的三星手機幾乎撤出中國市場外,還有很多年前撤出中國市場的谷歌公司,也幾乎把自己所有的產品與服務撤出了中國市場。同樣,谷歌也并沒有因為沒有了中國市場就真正的停滯不前,仍然保持了后續(xù)的猛烈增長勢頭。

所以,那些擔心離開了中國,蘋果就會生產不出來了人,或許并沒有看清智能手機產業(yè)鏈的真正面目。雖然中國已經擁有了智能手機九成以上的供應鏈覆蓋能力,幾乎組成智能手機的絕大部分零件都能由中國的企業(yè)生產出來了,但并不代表這些產能,都是蘋果所需要的。

實際上,從上面那一份蘋果供應鏈廠商分析報告中也可以看出,雖然有一半以上的產能或工廠,是在中國大陸本土,但也并不表示除了中國大陸本土以外的地方,就沒有生產同樣產品的工廠或產能存在。

因此,不管是不是中國供應商,還是把產能設在中國的蘋果供應鏈廠商,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美國加稅后,如何能夠繼續(xù)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包括控制成本,或者尋找新的市場,都是需要考慮的方向。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