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核心技術 泰特機電欲開啟全球輪轂電機產業(yè)化時代】日前,中國首臺量產輪轂電機(V1.1版)驅動橋總成,在泰特機電湖北荊門工廠正式下線。這是第一臺中國產的商用車輪轂電機,也是全球第一臺低速大扭矩輪轂電機,還是全球首批量產的輪轂電機。
“我的理想是創(chuàng)辦一家偉大的企業(yè)”,湖北泰特機電董事長呂超在下線儀式上說。在業(yè)界,呂超被譽為“中國輪轂電機第一人”,泰特機電也享有“中國輪轂電機第一家”之譽。其實,早在去年9月,湖北泰特宣布全資并購e-Traction那天起,呂超就立下了宏愿,泰特要開啟全球輪轂電機產業(yè)化時代。
資本運作掌控核心技術
全資并購荷蘭e-Traction公司,一舉摘下新能源分布式驅動的“明珠”,從而掌控了顛覆性核心技術擁有了絕對的競爭優(yōu)勢,泰特已完全有能力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做到一枝獨秀,這是呂超的底氣所在。
e-Traction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歐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制造商,更是中、重型商用車領域直接驅動輪轂電機解決方案的先行者,具有超強的研發(fā)和系統(tǒng)集成能力。該公司自1990年至今,已收獲200多項發(fā)明專利,擁有輪轂電機機體設計、分布式控制系統(tǒng)、電機控制器和橋總成等6大關鍵核心技術,構建起多個應用平臺,享有“全球輪轂電機技術領導者”之譽。
該公司開發(fā)的第三代輪轂電機技術,不僅成功的解決了散熱和密封兩大難題,并作為高能效、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交通解決方案,早在8年前就已在歐洲8個國家、12個城市的公交車、卡車上批量使用,現在又被應用于無人駕駛卡車。其實際運行效果和完美技術成熟程度,得到了用戶高度認可。
借助e-Traction公司領先的核心技術和高能量創(chuàng)新團隊,并購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泰特機電就在原歐洲V0.3版產品的基礎上,完成了產品技術方案設計、原理樣機開發(fā)試制、設計樣機開發(fā)試制與樣機的臺架與整車試驗驗證,開發(fā)出“技術更先進、性能更優(yōu)異、適用車輛范圍更廣、成本更具競爭力”的V1.1新一代輪轂電機驅動橋系統(tǒng)總成,完全可以滿足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商用卡車、新能源機場擺渡車、新能源特種車的需求。
電驅時代為發(fā)展打開空間
“我們迎來了一個全球化的電驅時代,趕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呂超認為,難得一遇的天時地利,給了泰特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隨著電驅時代的到來,電動汽車必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流,而作為電驅最終解決方案的直驅輪轂電機,也必將首先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中國是世界第一的汽車產銷大國,不僅會把直驅輪轂電機技術當做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全新動力,還將為輪轂電機驅動橋系統(tǒng)總成提供巨大的應用市場。
呂超認為,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競爭優(yōu)勢,商用車企業(yè)將競相采用輪轂電機。較之第一代中央電機集中驅動技術和第二代輪邊電機技術,輪轂電機技術創(chuàng)造性地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整合到輪轂內,變中央式驅動為分布式驅動,省掉了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等傳動部件,從根本上破解了傳統(tǒng)電機動力總成噪音大、故障率高這兩大長期困擾商用車企業(yè)的難題。僅是為了讓噪音降到75分貝以下,商用車企業(yè)就會接踵而至。
利用輪轂電機技術,即可減少80%的傳動部件、減輕30%的自身重量,又可極大地提高電池能效,延長續(xù)航里程,其綜合成本可節(jié)約10%以上。顯著的高效率、低耗能和低成本,也會讓商用車企業(yè)趨之如騖。而零排放帶來的社會效益,更會讓那些具有社會責任的商用車企業(yè)蜂擁而上。
百分之百屬于中國人的輪轂電機企業(yè),中國只有湖北泰特機電這一家。而且,泰特機電又是惟一一家生產有實際道路運行經驗的世界領先產品的企業(yè)。正因如此,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蘇龍、五洲龍、銀龍、中通、大金龍等商用車制造企業(yè),為在低碳、電動、智能化上領先一步,都在尋求與泰特機電合作。
呂超堅信,作為一種最直接、最高效的驅動方式,輪轂電機技術催生的電驅動系統(tǒng),必將以解決新能源汽車成本、能耗、污染等問題的終極方案而成為商用車企業(yè)競相追逐的目標。
同步戰(zhàn)略加速推進產業(yè)化
并購e-Traction時上演的“泰特速度”,并購后不僅持續(xù)上演,且呈加速之勢。為了快速推進輪轂電機產業(yè)化,呂超制定了“同步推進”戰(zhàn)略。
荷蘭與中國兩地同時作戰(zhàn),實現了呂超預期的1+1>2。V1.1新一代輪轂電機驅動橋系統(tǒng)總成的開發(fā)設計、設計樣機的制造與測試驗證在歐洲研發(fā)中心(荷蘭e-Traction公司)進行,同原歐洲V0.3版產品比,電機長度與直徑均減小12%,重量減輕7%,峰值扭矩提升70%,電機功率提升32%,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完全達到項目設定的各項設計指標要求。
與此同步,泰特機電位于湖北荊門的工廠,著手生產基地建設,為輪轂電機與驅動橋機械系統(tǒng)構件的批量生產做好了準備。目前,泰特已能月產輪轂電機驅動橋系統(tǒng)總成100套,今年年底,將形成年產5000套的能力。此次下線的輪轂電機在中國實現本地化生產后,比原歐洲生產的V0.3版電機成本降低50%以上,也基本達到項目設定的成本目標。呂超說,性能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快速降低,讓泰特輪轂電機以出乎行業(yè)預料的速度獲得市場響應。
占據全球技術制高點,泰特機電作為全球第一家具備產業(yè)化能力,并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yè)務的輪轂電機生產商,不僅將改變新能源汽車的構造和產業(yè)鏈格局,還將開啟未來的萬億級的市場。呂超透露,為保持捷足先登的絕對優(yōu)勢,2019年將啟動第二期產能提升建設,并在2019年第四季度形成年產1萬套的能力。2020年產能還要再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