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停下腳步細心觀察周邊時,你會發(fā)現,無論是在城市的林蔭大道,還是在鄉(xiāng)間的羊腸小道,我們總會遇見這樣一種“車”:它們外形酷似迷你汽車,但卻沒有汽車跑得快,有時在機動車道上和汽車“競技賽跑”,有時又在非機動車道上和電動自行車“誰與爭鋒”。此前,這類“車”沒有一個確切的稱謂:低速電動車、四輪電動車、老年代步車、迷你觀光車……
市場需求量大,然身份“不合法”
“這車不用加油、不用保養(yǎng),不上牌照、不考駕照、不買保險,還低碳環(huán)保?!痹卩嵵莺胶B返乃妮嗠妱榆囀袌?,銷售人員熱情地向顧客推銷著一款四輪低速電動車。由于物美價廉、實用方便,這類四輪低速電動車深受大眾歡迎。
近年來,一邊是電動自行車、摩托車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對出行舒適度的要求,一邊是價位偏高、停車困難、尾氣污染導致消費者對汽車購買望而卻步,四輪低速電動車的誕生,深受中低收入者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居民的青睞。
河南省工信委裝備處調研員田應軍告訴記者,目前河南有此類車5萬多輛,涉及生產企業(yè)30多家,其中不到10家是單純生產電動四輪車,其余的是兩輪、三輪、四輪電動車都在生產。
2012年7月9日,國務院發(fā)布《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2-2020年)》,在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主攻目標的同時,也首次明確強調“低速電動車不屬于新能源汽車”,因為其“無法達到機動車安全標準,不具備對于新能源核心技術的支持”。這樣一來,低速電動車不能取得國家核準的機動車牌照和駕駛證,《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針對機動車駕駛員違法行為的處罰細則,在面對低速電動車上路時,也往往處于監(jiān)管“失靈”狀態(tài)。
四輪低速電動車與純電動汽車、新能源電動汽車有何差別?根據工信部《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規(guī)定,純電動汽車最高車速不低于每小時80公里,續(xù)駛里程不得低于80公里。然而現實情況是,由于技術受限,大多數四輪電動車通常達不到“雙80”要求,市場上把這種達不到要求的四輪電動車統稱為“四輪低速電動車”。
存安全隱患,地方限行
在交警部門看來,正因為四輪低速電動車達不到技術要求,也未被列入國家《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目錄,因此無法上牌、上保險,也不能上路行駛?!爸荒茏鳛橛^光車在景區(qū)、廠區(qū)或小范圍內使用。”河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副總隊長苗雨露告訴記者:“這類車沒有經過碰撞實驗,行駛在機動車道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發(fā)生故障或者交通事故,很可能是車毀人亡?!?/p>
在山東,2012年開始,德州、聊城、淄博、濰坊、濟寧5個市作為小型電動車試點城市,購買小型電動車可掛牌上路。2014年,山東省汽車行業(yè)協會制定了山東小型電動汽車行業(yè)標準,正式對山東小型電動車企業(yè)進行準入管理。首批有9家企業(yè)獲得準入,準入企業(yè)可在試點城市進行掛牌管理。不過在其他地市,這種低速電動汽車上路仍然不合法。
河南鄭州嚴格限制低速電動車上路,也在情理之中。在機動車不斷增加的現實下,限制是為了交通順暢和安全。按業(yè)內人士解釋,低速電動車無論從車速、車重還是設計外觀已經達到機動車標準,已經遠遠超過非機動車時速20公里的限制,需要在國家工信部備案,之后車管所會有許可證書,才能上牌,合法行駛。
為了保障交通安全,河南省不少地級市公安交管部門會每隔一段時間,針對無牌無證上路的四輪低速電動車進行一次嚴查。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關于無證駕駛、未懸掛機動車號牌上路的處罰規(guī)定,交警可以暫扣車輛,或處200—2000元不等罰款,還可處15日以下拘留。
規(guī)范性政策出臺,“正名”上路
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fā)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依據國家標準GB/T20004.1-2016《團體標準化第1部分:良好行為指南》有關規(guī)定,由中國微型電動車技術創(chuàng)新聯盟、中國電源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聯盟、中國電源工業(yè)協會、北京電源行業(yè)協會聯合發(fā)起、并由中國微型電動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整車分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組織起草的《微型電動車技術條件》團體標準,從8月1日起正式實施。
《微型電動車技術條件》目錄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該標準對微型低速電動車的術語和定義、型號、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交付、隨車文件、運輸和貯存都進行了規(guī)范。標準適用于在城市和鄉(xiāng)村道路行駛的微型低速四輪純電動車。
微型低速電動車具有小型、高性價比、用車費用低的特點,適用于短途代步和運輸,在我國許多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微型電動車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聯盟副秘書長劉洪談到:“低速電動車行業(yè)的生命力很頑強,有強大的市場根基,關鍵在于國家的引領,以便促使產業(yè)健康、長久的、穩(wěn)定地發(fā)展下去。”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低速電動車以自身的獨特“魅力”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贏得廣闊的市場。國家當然不會無視老百姓的真實需求,從“不合法”到“合法”不僅反映了市場的主導作用,也體現了國家對低速電動車的政策支持。未來,也只有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推動低速電動車的發(fā)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fā)布,部分資料來源于人民網、河南日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