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取決于策略與手段

時間:2008-10-1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大小,不只在于對危機嚴重性的判斷以及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判斷,還取決于中國為應對危機采取的策略與手段。

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大小,不只在于對危機嚴重性的判斷以及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判斷,還取決于中國為應對危機采取的策略與手段。 據中國青年報9月22日報道,9月20日,美國政府公布了最大規(guī)模的救市案,擬購入“不流動”按揭證券,并將國債法定上限提升至11.3萬億美元,購買金融機構的按揭壞賬,需動用7,000億美元。而兩天前,美聯(lián)儲已和全球各大央行達成一致,決定將其向貨幣市場的注資總額提高至2470億美元。 目前公布雷曼債券數據的中資銀行,已達7家。其中,中國建行持有雷曼債券1.914億美元,其中高級債1.414億美元,次級債0.5億美元,占公司凈資產0.29%。中國工商銀行(包括境外機構)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債券數量最大,共1.518億美元,約占該集團總資產的0.01%。 交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發(fā)行債券7,002萬美元,占其總資產0.02%,暫時在各家銀行中占資產比例最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馬德倫近日在中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中國的銀行國際交易量不大,涉及次貸的可能不超過100億美元。 其實,危機所造成的損失到底有多大,不只在于對危機嚴重性的判斷以及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判斷,還取決于中國為應對危機采取的策略與手段。 在過去的一周里,中國政府已經啟動了應急機制。9月15日,下調了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雖然就目前來看,這一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比較有限,但它無疑是貨幣政策變化的強烈信號。 從07年年底開始,貨幣政策已由“穩(wěn)中適度從緊”轉向“從緊”,以防止經濟增長過熱和明顯通貨膨脹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而隨著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困難和挑戰(zhàn)的增多,要求放松銀根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在CPI指數高企的情況下,對放松銀根可能減弱控制通脹的效應,并導致經濟過熱回潮的擔心,令管理者左右為難。 從各種跡象判斷,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很難避免。作為世界經濟引擎的美國出現的這場危機不只將通過金融,還將通過市場需求的緊縮直接傳遞到中國的實體經濟。目前中國經濟外貿依存度高達60%,作為全球制造業(yè)中心,中國企業(yè)的訂單主要集中在歐美市場。一旦這一市場出現問題,導致訂單大量減少,將直接影響出口企業(yè)的生存,以至工人的收入和就業(yè)。 事實上,近年來,政府在拉動內需上一直不遺余力,但收效卻并不顯著。其主要原因在于社會保障制度的滯后,以及絕大多數城鄉(xiāng)居民的囊中羞澀。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08年上半年,全國城鎮(zhèn)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2,964元,比07年同期增長18%。但大多數人對此卻并沒有明顯的體會。而農村市場的開啟及農民的增收又近乎成為老生常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兩位中國經濟研究專家————Nigel Chalk先生和Laura Papi女士,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近些年中國消費對于GDP增長的比例不增反減,這不利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轉型。 他們認為,要想解決消費增長不振,出路在于由國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例如醫(yī)保、教育、養(yǎng)老保障等。相對于1990年的數據,在2005年中國各年齡階段的儲蓄率都有所上升,老齡人口的儲蓄增加尤其明顯。如果政府能夠提供足夠好的福利保障,公眾就可以減少“預防性”儲蓄,增加消費支出并驅動經濟增長。 而在增加公共服務投入的同時,一些學者格外關注稅收政策對經濟的作用。08年7月,全國人大財經委經濟室一份呼吁減稅的報告,經媒體發(fā)布后,引起共鳴。雖然此后,財經委表示這只代表經濟室的意見,不代表財經委。但因為這份報告契合了人們減稅的期望,依然引發(fā)了廣泛的討論。 因此,現實的選擇,一方面在于現有的財政收入更多地向公共財政傾斜;另一方面在于稅收政策的變化,真正藏富于民、藏富于企。這是減輕企業(yè)負擔,增強其抵御風險能力以及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