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 資訊詳情

伊拉克油氣資源概況及政策分析

時間:2008-09-2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伊拉克為世界第4大油氣資源國,油氣工業(yè)為伊拉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經濟發(fā)展高度依賴石油,外匯收入大多都來自石油和天然氣,占政府出口收入的89%,占政府GDP的60%。

伊拉克位于亞洲西南部,北部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鄰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東南臨波斯灣。國土面積43.71萬平方公里,人口2750萬(2007年)。 伊拉克為世界第4大油氣資源國,油氣工業(yè)為伊拉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經濟發(fā)展高度依賴石油,外匯收入大多都來自石油和天然氣,占政府出口收入的89%,占政府GDP的60%。國際市場高漲的油價和石油產量增長推動了伊拉克經濟持續(xù)增長,2006年GDP增長6.5%,2007年增長10.2%。 一、儲量與資源 據美國《Oil and Gas Journal》2007.12,截至2007年底,伊拉克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為157.55億噸,居世界第4位;天然氣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為3.1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10位。伊拉克位于阿拉伯~非洲地臺東側,主要的油氣富集區(qū)為東北部的基爾庫克、南部的巴士拉和中部的巴格達,目前伊拉克約有73個油氣田,其中有9個可采儲量大于7億噸的超大型油氣田,22個可采儲量為1.4~7億噸的巨型油氣田,22個大型油氣田,主要的油氣田有基爾庫克油田(Kirkuk)、魯麥拉(Rumaila)、祖貝爾(Zubair)、馬吉努(Majnoon)。 2006年伊拉克獲得1個石油發(fā)現,由DNO公司在Zagros 山脈鉆探的Tawke 1井測試獲得日產油5000桶,估計擁有石油儲量3.3億桶,探明儲量可達1億桶,這是伊拉克自1993年年以來最大的石油發(fā)現。2007年伊拉克陸上獲得1個天然氣發(fā)現,位于扎格羅斯(Zagros) 省,發(fā)現井為Bina Bawi 1井,作業(yè)者為A & T Petroleum Co公司。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00年對全球待發(fā)現油氣資源所作的評估,伊拉克待發(fā)現的石油資源量為61.51億噸,天然氣為3.4萬億立方米。 二、勘探與生產 伊拉克是中東地區(qū)最早發(fā)現石油的國家,首次油氣發(fā)現為1927年在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地區(qū)打出了第一口初探井,該井鉆遇豐富的油氣層,發(fā)現了超巨型油氣田-基爾庫克油田,并開創(chuàng)了伊拉克石油工業(yè)新紀元,但石油的生產勘探和開發(fā)全部由英國、法國和美國等石油公司控制。為擺脫外國公司的壟斷控制,1951年伊拉克宣布對石油實行國有化,收回石油資源的所有權,1964年成立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到1975年伊拉克石油工業(yè)已完全實現了國有化,在國有化時期伊拉克石油產量大幅度增長,由1950年的681萬噸增加到1960年的4800萬噸,增長604.8%;上世紀70年代伊拉克石油產量大幅度增長,1975年石油產量已達1.12億噸,1979年增加到1.72億噸。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伊拉克經過了兩伊戰(zhàn)爭和兩次海灣戰(zhàn)爭,每一次戰(zhàn)爭對伊拉克的石油工業(yè)遭受嚴重損失。1980由于爆發(fā)兩伊戰(zhàn)爭,使伊拉克的石油工業(yè)遭到重創(chuàng),石油產量大幅下跌,1981年石油產量僅為4450萬噸。1988年兩伊戰(zhàn)爭結束后,伊拉克實施了戰(zhàn)后重建,恢復和擴大石油生產,1989年石油產量為1.39億噸。上世紀90年代爆發(fā)的海灣戰(zhàn)爭使伊拉克的石油工業(yè)處于停滯狀態(tài),1991年石油產量僅為1390萬噸。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戰(zhàn)爭,2003年石油產量僅為6570萬噸,2007年增加到10400萬噸。 歷史上伊拉克三分之二的石油產自南部油田,其余產自北部的基爾庫克地區(qū)。目前主要產自北魯邁拉、南魯邁拉和基爾庫克三個大的油田。魯邁拉油田的作業(yè)者為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包括周圍的12個小油氣田的產量為150-190萬桶/日,接近戰(zhàn)爭前的水平;基爾庫克油田產量為20萬桶/日,僅為戰(zhàn)前產量的29.4%,2007年5月產量為20.6萬桶/日。伊拉克主要油田產能見表1。 三、消費與進出口 伊拉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2006年國內石油消費量為2850.77萬噸,天然氣消費量為30億立方米。 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約占伊拉克出口收入的95%以上。石油出口主要以原油為主,2006年原油出口量為146.78萬桶/日,主要出口到美國(占其出口量的44.9%)、意大利(占其出口量的9.3%)、法國(占其出口量的4.8%)、西班牙(占其出口量的4.5%)和日本(占其出口量的4.4%);油品出口為1.36萬桶/日,2006年石油出口收入為288億美元,占其出口總收入的98.1%。2007年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為370億美元,占OPEC總收入的5.5%,主要是南部和北部油田。伊拉克石油稅收收入占政府預算的93%。2007年1-7月伊拉克平均石油出口量為155萬桶/日,其中7月份的出口量為171萬桶/日,出口收入為36.1億美元,目前石油產量為210萬桶/日。 四、管理體制與政策 伊拉克政府授權石油部和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管理本國一切石油活動。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INOC)成立于1964年2月8日,屬石油部直接領導。由石油部制定油氣法規(guī),通過政府頒布?,F任石油部長是阿米爾·穆罕默德·拉希德。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全國油氣勘探、鉆井、開發(fā)、煉制和銷售等一系列業(yè)務。公司實行董事長和總經理制。下設國家石油工程公司(SCOP)、石油勘探公司(OEC)、北方石油公司(NOC)、南方石油公司(SOC)、國家石油銷售委員會(SOMO)、伊拉克油輪公司等六個子公司。 為鼓勵外國公司向石油工業(yè)投資,1990年,伊拉克石油部公布了關于外國公司參與伊拉克油田開發(fā)的原則規(guī)定,主要內容有:與外國公司只就已評價過的具體油田簽定開發(fā)合同,合同內容包括安裝所需的設備和鉆井。所簽合同不應視為承認外國公司對原油擁有任何所有權。外國公司所提供的所有資金應為硬通貨,而伊拉克合同方用本國貨幣提供資金。外國公司投入的過程費用,可用該公司生產的原油償還,從油田投產后立即開始償還。石油部與外國公司可簽定供油償還合同,原油價格由雙方協(xié)商。雙方還可協(xié)商項目實施和原油償還方法以及項目實施的管理條款等具體問題。 伊拉克石油產量分成的主要內容:承包者集團(包括伊拉克實體獲得達25%的工作權益)應負擔評估油田和開發(fā)油田的費用,并可從40%產量的成本油中回收成本。此外,承包者集團可獲得余下產量的一定比例作為利潤油,利潤油約為11-12%。估計會有簽約定金和生產定金,但不支付礦區(qū)使用費或稅。產量分成合同期可達23年。 伊拉克的實體可用其現有資產價值部分地作為伊方的成本和花費;合同區(qū)限于油田面積;直到鉆達的最深含油層的任何未開發(fā)的油藏均應被收回;為了在一定時期達到一定的穩(wěn)定產量水平要求有最低限度的資本開支和相關的工作義務;作業(yè)權(在聯(lián)合管理委員會監(jiān)督下)在承包者在投資回收完以后可轉交給承包者和伊拉克石油部之間成立的一個非盈利的聯(lián)合作業(yè)公司;承包者將生產的原油移交給伊拉克運輸系統(tǒng),并在裝卸碼頭取得原油份額;非作業(yè)所使用的伴生氣經處理、加壓和供應伊石油部時,此伴生氣成本算作成本油費用。 對西部沙漠的九個區(qū)塊的產量分成合同在性質上與此類似,但包括五年的勘探期(還可延長二年)。由于勘探有風險,對承包者的資金回收率將高于油田開發(fā)的合同。伊拉克風險服務合同的條款與產量分成協(xié)議類似,包括伊拉克的實體參與25%的工作權益,但主要區(qū)別在于成本回收和向承包者支付的保證報酬方面。這些支付可用現金或用原油進行。油價風險伊石油部承擔責任。承包者承擔財務風險,但生產權屬伊石油部。風險服務合同期可達23年,在雙方同意下可延長五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