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頓:國產伺服春天的來臨

時間:2008-06-30

來源:南京埃斯頓自動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導語:埃斯頓:國產伺服春天的來臨

編者按:南京埃斯頓一直致力于國產伺服的生產。近段時間,埃斯頓伺服近來被多家基金和投資公司紛紛關注,在諸多本土伺服企業(yè)中具有典型性。

    對于南京埃斯頓的總經理吳波來說,眼下公司正處在一個非常緊要的關口:“國產伺服的政策環(huán)境越來越好,突破進口壟斷格局的機遇已經形成,但我們的品牌號召力仍須迅速提升?!弊鳛閲鴥茸灾餮邪l(fā)能力最強和規(guī)模最大的交流伺服系統生產企業(yè)之一,埃斯頓已經引起了跨國品牌的廣泛注意。不久前,在北京的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上,埃斯頓研發(fā)的大功率交流伺服系統一度被認為是進口品牌的大作。國產伺服企業(yè)開始引人注目,不獨埃斯頓,和利時、深圳步進、華中數控、廣州數控等企業(yè)的競爭力都迫使洋品牌在伺服營銷手段、定價策略上作出了不少調整。

洋品牌壟斷伺服市場

    “我們比進口伺服晚了30年!”中國機電一體化協會的一位專家言辭激烈。正因為技術的落后,國內伺服市場長期為日系和歐美企業(yè)牢牢占據,近年隨著臺達、東元等臺灣品牌的進入和國產伺服的成長,市場略有松動,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行業(yè)的話語權依舊為洋品牌把控,尤其是處于行業(yè)中高端的通用伺服系統更是進口產品的天下。松下、三菱、三洋、安川、西門子、ABB、倫茨等跨國巨頭們在中國這個細分領域的廣袤市場風生水起。

    交流伺服系統對運動控制精度、性能、功能、穩(wěn)定性的要求都非常高。這也是洋品牌能快速占領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一位業(yè)內人士指出,國產伺服在競爭初期,普遍表現為中國特色的低價競爭,在性能和功能上的提升卻乏善可陳,客觀上給越來越挑剔的用戶造成了質次價低的印象。據了解,眼下不少國外伺服品牌甚至還被部分企業(yè)點名使用。除去配套企業(yè)的使用習慣,國產伺服整體品牌形象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中國企業(yè)的價值

    埃斯頓伺服近來被多家基金和投資公司紛紛關注,在諸多本土伺服企業(yè)中具有典型性。這家在鍛壓機床自動控制市場長期占據龍頭位置的本土公司,在本世紀初決定正式介入伺服市場時冒的風險其實并不小。而畢業(yè)于東南大學機械系的吳波,決策和見證了埃斯頓在伺服領域從無到有,如今厚積薄發(fā),不斷擠壓洋品牌份額的成長歷程。經過多年積累,埃斯頓的伺服產品系列剛一進入市場,就顯示了很強的競爭力,其定價只有進口產品的1/2左右?!岸以诰?、功能、質量等方面奮起直追進口產品?!弊鳛楣井a品總架構師的吳波介紹說。

    憑借性價比的優(yōu)勢,埃斯頓從2006年開始保持快速發(fā)展,2007年業(yè)績增長約70%,超過行業(yè)30%的平均水平。從2007年開始,埃斯頓還開始研發(fā)附加值更高、對技術要求也更高的中高端伺服產品,大功率伺服產品和用于重載裝備主傳動的專用交流伺服系統。“這幾年,我們在技術方面有了明顯提升。”吳波說。“前不久在北京的一個機床機械展會上,我看到本土企業(yè)在很多領域都能與國際品牌一較高下了?!蹦尺M口品牌伺服營運負責人感慨道。

本土企業(yè)的出路

    業(yè)內人士認為,因為本土伺服企業(yè)的崛起,進口伺服的價格不斷被壓低。國家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yè)的政策扶持也給了本土企業(yè)做大做強的機遇。貼近式服務,則使國產伺服在性價比外更多了靈活的服務優(yōu)勢。雖然瞄準通用伺服,但不排除以個性化謀求更大的增值,埃斯頓等國產伺服的價值就是這樣被點滴深挖出來的。

    不過,盡管這幾年本土企業(yè)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但與本土制造企業(yè)類似,也存在著規(guī)模小、創(chuàng)新能力弱等諸多問題。絕大多數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場血拼?!澳壳耙呀浶纬梢欢ㄒ?guī)模和競爭力的本土企業(yè),應該不超過20家?!币晃徽趯ふ彝顿Y對象的PE總監(jiān)稱。即便立志“做國產最好的伺服”并漸成國內伺服風向標的埃斯頓,其總經理吳波依然心存擔憂:“我們要突破的瓶頸,依然在高端伺服的核心技術領域?!闭驗槿绱?,埃斯頓在研發(fā)投入上不計成本,其開發(fā)和測試設備均是耗資數百萬元購入的國際頂級儀器,國內具備這種頂級開發(fā)和測試平臺的交流伺服系統廠家中獨埃斯頓一家。

    在吳波看來,與跨國公司相比,技術的差距,本質上是人才的差距。謀其遠,關鍵還是吸引人才。只有人才,才能實現伺服產品種類多元化、技術高精化的戰(zhàn)略。“公司為伺服產品開發(fā)設立了三個研發(fā)中心,研發(fā)規(guī)模在業(yè)內首屈一指,但領軍人物仍不算多——人才是決定公司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卑凑諈遣ǖ臉嬒耄K诡D的研發(fā)人員比例需要由目前的20%升至30%~40%。

    一位曾投過江西賽維LDK的投資界資深人士認為,眼下在中國做伺服,雖然還很辛苦,但價值已經開始凸顯,精耕細作,尋求合作和上市的溢價必然會越來越放大。面對企業(yè)在資本市場的發(fā)展戰(zhàn)略機會,埃斯頓卻好像沒有太多的關注,“肯定要走資本市場這條路,但怎么走,還是等我們自身的價值放大到相當的程度?!?

    吳波篤定從容的背后,其實是國產伺服蓬勃發(fā)展的底氣使然。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