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赫芬頓郵報》6月3日消息,奧巴馬總統(tǒng)將于6月7日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將是取消影響中國太陽能光伏組件進口“反傾銷”關稅的絕佳機會。事實上,在本次會議之前,中國也表達過對類似關稅的反對之聲,歐洲正在考慮征收關稅,奧巴馬可以發(fā)揮作用,在國際貿易戰(zhàn)爭開始之前將其消滅于萌芽之中。
慫恿總統(tǒng)允許這些關稅存在是一種有缺陷的思維方式。事實上,這種缺陷已經滲透到美國政府為達到“綠色能源”目標而實施的總體方法里,它視美國為一個制造基地,而不是能源目標。
批評者說,這些關稅只會減緩太陽能發(fā)電的增長,延長太陽能電力達到與傳統(tǒng)化石燃料電力來源平價上網的時間。
試圖成為全球主要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供應商,而不是實現國內可持續(xù)的能源獨立性實際上已經阻礙了太陽能就業(yè)機會的擴大。根據Solar Foundation 今年4月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字,美國11.9萬太陽能產業(yè)工人中將近一半都在從事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只有四分之一的工人受雇于制造業(yè),其余的分布在開發(fā)、銷售及市場推廣領域。毋庸置疑,美國的關稅對太陽能安裝商來說不是好消息,如SolarCity,該公司于2012年10月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募集2.01億美元。
當然,這里的虛偽在于,諸如蘋果、通用汽車、福特汽車、通用電氣、卡特彼勒、惠普、西門子、李維斯、霍尼韋爾等美國公司能夠利用“廉價的”中國勞動力,并且依然自稱美國制造,而紐交所上市公司生產的“中國制造”光伏電池板卻遭遇邊緣種族主義待遇。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盡管美國征收了高額關稅,但根據NPD Solarbuzz公布的數據,全球前十大光伏組件供應商中仍有八家來自中國,而進入前十的美國公司只有一家。
向美國商務部提交反對中國光伏制造商的訴訟實際上是一家德國企業(yè)在美國太陽能制造聯(lián)盟(CASM)的偽裝下發(fā)起的。SolarWorld為首的CASM聲稱,中國政府的補貼使得他們的太陽能行業(yè)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將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將會導致“西方企業(yè)破產、工廠停工、產業(yè)退出。”
美國商務部終裁規(guī)定反傾銷關稅介于24%到250%之間。此外,去年12月,商務部還對中國風塔設置了50%的進口關稅。
雖然CASM說它仍然有近240個成員公司,雇傭工人數量“超過18,300”,但是該成員名單沒有包括任何一家美國主要的光伏產品制造商或太陽能行業(yè)組織,包括美國太陽能產業(yè)協(xié)會(SEIA)。最近,SEIA表示:“歐盟、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多邊貿易談判對于結束涉及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的爭論至關重要。”
作為報復,關稅“之爭”也導致許多美國公司被關在中國目前的國內太陽能發(fā)電擴建大門之外,以及日益擴大的亞洲市場。
SolarWorld進一步向歐盟委員會提出訴訟,聲稱中國企業(yè)同樣也在歐洲市場上傾銷。這促使歐盟委員會考慮計劃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高達68%的關稅,并設置了6月6日為截止日期,以求中國在此之前達成決定性的協(xié)議。
與美國的關稅不同,可能會在本周宣布的歐盟擬議關稅在成為永久性關稅之前只會持續(xù)半年,給談判留下回旋余地。今天12月,歐盟成員國將表決做出最終裁決。
但是,這個投票可能已經有了結果。最近,歐盟27個成員國壓倒多數投票反對征收關稅,其中18個成員國投了反對票,4個支持,5個棄權。最近一項調查顯示,82%的歐洲太陽能產業(yè)也反對此類關稅。
那么,到目前為止,美國對中國發(fā)起的太陽能戰(zhàn)爭究竟對Solarworld起到了怎樣的影響?
7月11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股東大會將給SolarWorld機會來解釋5000萬美元的損失和資本股票價值下降50%。該公司繼續(xù)在由納稅人資助的俄勒岡州工廠裁減員工。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Solarworld的總部位于德國,一個不僅把可再生能源轉化為可行產業(yè)的模范國家,也是反對歐洲對中國征收關稅之聲中最為響亮的國家。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菲利普·羅斯勒將此稱為“嚴重的錯誤”。
結束美國和中國以及中國和歐洲間的太陽能關稅鬧劇應該成為奧巴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的第一個話題。這是開始同中國建立更加卓有成效的貿易關系的“完美胡蘿卜”,同時又能促進原本就從不支持此類關稅的國內太陽能產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