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瑣的手續(xù) 光伏電站接入難題

時間:2013-03-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并網設備之外,輸電線路也成為光伏企業(yè)必須承擔的義務,許多光伏企業(yè)已經對此見慣不慣了

在西部光伏電站建設熱潮持續(xù)了一年多后,新能源并網難的問題在太陽能領域重復上演。繁瑣的流程以及額外的并網成本已經讓電站投資方不堪重負。

“兩年跟了六個電站,沒有一個并網是順利的”。

今年剛滿30歲的程風是一家民營光伏企業(yè)的電力工程師,兩年前由“技術”轉向“商務”,主要負責和電網公司溝通,聯系電站的并網事宜。“六個電站中,有三個到現在還沒有并網,并網的那三個,短的也要四五個月,長的一年多”。

也正是在這兩年里,光伏電站成為了光伏業(yè)內最熱的名詞。上網電價出臺、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的熱情,讓組件積壓的光伏企業(yè)似乎抓到了救命稻草。

當這些動輒投資上億的光伏電站建成之后,并網成為難題,電網公司繁瑣的申報程序,至少要花掉光伏電站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各地電網公司不斷變換的要求,也讓光伏電站的成本在預料之外層層累加。

“曬著太陽就把錢掙了”?現實并不如想象的那樣美好。

繁瑣的手續(xù)

再過一個月,程風就得繼續(xù)和電網公司打交道了。程風的公司在四川遂寧投資一個地面光伏電站,在前期設計院的設計方案出來后,程風就得開始拿著這些方案一一拜訪四川省電網公司的各個部門。

這也是他一年多累積下來的經驗。2011年底,光伏企業(yè)們?yōu)橄硎車野l(fā)改委1.15元/千瓦時的太陽能上網電價,在青海格爾木的戈壁灘上掀起光伏電站搶建潮,但由于前期和電網公司缺乏溝通,建成的光伏電站卻并不了網,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只能白白的閑置在這片戈壁荒灘上。

經過一年多來的摸索,光伏電站的投資方對并網審批流程逐漸了解。一般來說,客戶中心、營銷部、發(fā)展策劃部是負責并網的主要部門,材料遞交給它們之后,再由它們協調下屬處室具體執(zhí)行。

根據記者獲得的一份四川省電力交易中心頒布的《新建發(fā)電機組并網服務指南》,在光伏電站調度前期準備工作流程中,光伏企業(yè)至少需要跑近50個(次)處室,遞交材料,填寫申請。

“整個程序跑下來,順利也得要四五個月”,程風說,為了節(jié)省時間,他在拜訪了三大部門之后,就繞開流程,直接和處室交流,“這樣它們一接到上面的指令,就會對我們有印象,省時間”。

但即便如此,也只能盡某種“人事”,解決不了并網的難題。程風接手的項目中,有一個電站兩年多時間也沒有并上網。據其介紹,在他的同行中,像他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

一家做光伏電站“EPC”項目的民營企業(yè)甚至為此改變了經營策略,其光伏電站項目建設負責人向記者訴苦:改變策略是因為過去碰得“頭破血流”。

在光伏電站“EPC”規(guī)則中,只有光伏電站正常并網運行十天——“240小時或720小時”,建設方才算完全的履行了合同。

這家企業(yè)曾經發(fā)生過這樣的例子:承接了一處光伏電站EPC項目,建成之后的一年半的時候內,光伏電站依然無法順利并網,整個團隊不得不奔波于電網公司和項目之間。

如今這家企業(yè)在接“EPC”項目時候變得更為謹慎:手續(xù)不齊全的項目不接;接項目之前,要調研當地電網公司的態(tài)度,對光伏電站是否重視。

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發(fā)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簡化了并網流程:地市公司受理并網申請后20個工作日內,實施安裝。在受理并網驗收及并網調試申請后,10個工作日內完成關口電能計量裝置安裝服務;全部并網流程辦理周期約45個工作日,不走常規(guī)電源的并網流程。

程風對此不以為然。他告訴記者,這個意見只是針對6兆瓦以下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這只是全國光伏電站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占主流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呢?”

多出來的成本

一年多的時間,讓光伏企業(yè)們接受了不少現實。原先并未計入成本的并網設備現在早已在光伏企業(yè)的考慮范疇之內。

從穩(wěn)控裝置、無功補償設備以及有功功率控制設備、無功功率控制設備……一位光伏企業(yè)負責人估算,一個電站做下來,并網設備的花費總得要“五六百萬,不管規(guī)模大小”。

并網設備之外,輸電線路也成為光伏企業(yè)必須承擔的義務,許多光伏企業(yè)已經對此見慣不慣了。

一家總部設在北京的民營光伏企業(yè)在四川投資一個裝機規(guī)模30兆瓦的光伏電站,光并網設備和輸電線路建設總耗資超過一千萬元,占到總投資的10%。這家企業(yè)的總工程師還為此慶幸,“這還是我們做了工作的,要是電網公司讓我們接到更遠的變電站,花的錢還要多”。

在一些地處偏遠的地區(qū),甚至連變電站也需要光伏企業(yè)承擔建設。在許多光伏電站密集的地方,多家企業(yè)合建輸電線路和變電站已經成為減少負擔的通常做法。

事實上,這使得光伏企業(yè)不得不面對專業(yè)領域之外的事情,建輸電線路、變電站,必須征用土地,這還得自己和當地老百姓去談。

即便如此,由于各地電網公司的不同要求。光伏企業(yè)還得面臨許多不可預測的情況。某民營光伏企業(yè)在浙江投資有一個3兆瓦的小光伏電站,原先已經和當地電網談妥,接入400伏的線路,但現在電網公司改變了注意,要求其接入20千伏的線路——這意味著許多設備需要重新改造,需要再投入一筆錢。

由于電網公司對光伏電站并網具有決定權,光伏電站在電網公司的要求面前并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余地。

某光伏企業(yè)總監(jiān)告訴記者,他們投資的一個電站甚至遇到這樣的情況:對于需要采購的并網設備,供電公司甚至指定了具體品牌。

該總監(jiān)介紹說,為了能夠順利通過并網審批,他們一般都會“尊重電網公司的意見”。在最后的光伏電站并網監(jiān)測環(huán)節(jié),他們也會委托電網公司來尋找第三方監(jiān)測公司。

“通常電網公司會找當地電科院,有的也會找一些其他公司”,該總監(jiān)說,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是要電網公司認可,這樣檢測結果才能得到承認。不過讓他不理解的是,同樣的檢測服務,各地的收費標準卻不一樣,“相差可以高達好幾倍”。

一位業(yè)內人士對此頗有微詞:“接入電網所需要的具體花費,能不能做到全國統一?即便各地有特殊情況無法統一,能不能做到實現公開、透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