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間的電力能源戰(zhàn) 對中國是禍是福?

時間:2012-10-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日趨嚴重。頁巖氣革命對我國而言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有利于我們緩解國際能源貿易與合作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國際能源地緣政治的風險。

 

1、中國面臨的機遇

  (1)有利于擴大我國能源進口

  頁巖氣革命將使得我國能源進口環(huán)境變得更為寬松:一是有利于我國加大天然氣進口。據預測,2030年天然氣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中占比將超過石油成為第一大能源,而2011年天然氣比重還低于石油9.6個百分點。國際天然氣供應的快速增長必然將為我國加大天然氣進口提供相對更為有利條件。二是由于能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替代效應,導致國際市場其他能源的國際貿易量。以煤炭為例,美國是全世界煤炭儲量最多的國家,4年前還提供了近一半的電力,現(xiàn)在只有三分之一。而且,美國還將繼續(xù)大量關閉燃煤機組改用天然氣發(fā)電,并將在2012年至2016年間停止使用火電。由于美國九成以上的煤炭過去都是用于發(fā)電,這種形勢變化迫使美國大量的過剩煤炭必須到國際市場去尋找出路。統(tǒng)計顯示,自2009年以來美國煤炭對我國銷量加速增長。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美國煤468.03萬噸,同比增長47.7%。這個數(shù)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的美國進口煤數(shù)量。

  (2)有利于我國與能源出口大國之間開展合作

  頁巖氣革命一方面增加了國際能源貿易數(shù)量,另一方有力地沖擊了世界能源地緣政治格局,削弱了能源出口大國的話語權,再加上中國國內巨大的頁巖氣儲量大約10年之后也可進入快速開發(fā)期,這就使得我國與傳統(tǒng)能源輸出國家進行相關國際貿易談判時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

  其中,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將促進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合作。作為天然氣出口大國,俄羅斯所有的天然氣輸出管都是通往西方,而在修建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問題上過去卻再三要價,以至于遲遲不能達成協(xié)議。可以預計,隨著歐洲市場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快速下降,以及中國天然氣需求的快速增長,未來俄羅斯相關態(tài)度會發(fā)生相應變化,在與中國能源合作的問題上將更為主動與積極。

  (3)有利于推動我國頁巖氣發(fā)展

  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給我國頁巖氣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借鑒。受地質條件差異的影響,美國使用的頁巖氣開采技術并不適用于中國,再加上美國人也不會輕易將已經掌握的核心技術轉讓給中國,這就意味著中國頁巖氣技術將難以在短期內實現(xiàn)突破。然而,美國的成功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以下有益借鑒:一是指明了技術突破方向,二是提供了在基礎設施配套和市場培育方面成功做法,三是了解了政府在其中應該提供哪些相關政策支持。這就使得我們可以在借鑒美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充分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在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突破相關瓶頸,實現(xiàn)頁巖氣的飛躍式發(fā)展。

  另外,我們注意到,因頁巖氣產量持續(xù)多年地爆炸式增長,天然氣價格快速下跌,北美許多獨立天然氣公司正面臨著資金短缺的窘境,紛紛開始尋求多元化的發(fā)展道路,這為我國能源企業(yè)走出去,通過購買頁巖氣資產和相關企業(yè)的方式,進入北美市場,并獲得相關經驗與技術,提供了有利時機。

  2、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

  (1)中東能源地位的下降加速了美國“重返亞太”的戰(zhàn)略轉移步伐

  “9-11”事件后,美國就將全球戰(zhàn)略重心鎖定中東地區(qū),并于2003年發(fā)起伊拉克戰(zhàn)爭。經時八年,美國丟失了數(shù)千條生命,數(shù)萬人受傷,中東的局勢反而對美國越來越不利。然而,奧巴馬政府卻于去年底從伊拉克撤軍了,并將其全球戰(zhàn)略重心逐漸東移亞太地區(qū)。美國這一戰(zhàn)略變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壓制亞洲地位快速崛起的勢頭之外,更主要的是:頁巖氣革命帶來的美國能源獨立性增強,中東地區(qū)對美國的戰(zhàn)略價值大幅度地下降。所以,美國可以放任中東混亂局勢不顧而將大量軍事人員與裝備從中東撤出轉向亞太地區(qū)。雖然,美國打的是維護亞太“安全與繁榮”的旗號,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國的真實用意是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國。

  (2)中東石油市場可能成為美國敲打中國的新場所

  首先,中國已成最依賴于中東石油的國家。未來二十年,美國將大幅減少對進口石油特別是來自中東地區(qū)的石油的依賴,直至完全脫鉤。中國的情況則相反,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將有增無減。2011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了56%,其中來自中東地區(qū)的量占到總進口42%左右,并超過美國成為中東地區(qū)的最大客戶。預計到203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可能高達80%,其中一半左右將來自中東。

  其次,美國的中東政策可能將更為激進,從而導致中東局勢更趨動蕩。隨著中東石油供給和油價波動這兩大因素對于美國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制約作用逐步削弱,美國在中東可以更加激進地推進霸權主義政策。這些政策包括推進中東民主化、抑制伊朗崛起、保護以色列安全等等。對美國而言,這些政策的實施可以達到一石二鳥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推進美國中東戰(zhàn)略的實施;另一方面引起該地區(qū)局勢動蕩,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從而間接地達到敲打中東石油最大的依賴國中國的作用。

  最后,國際石油的美元結算體系可能成為美國發(fā)起能源戰(zhàn)的更有力武器。中東石油的美元結算體系既是美元霸權的重要基石,同時也是美國發(fā)動能源戰(zhàn)爭的重要媒介。1973年,美元還只是中東石油一種主要結算貨幣,而不是唯一結算貨幣,美國來自中東的石油占全部進口量的比重為22%,但是為了其國內金融與石油集團的利益,千方百計策劃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今天,美元早已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唯一結算貨幣(當然,伊朗開始在突破這種格局),美國來自中東的石油占全部進口量的比重只有15%,而且這一比例將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未來完全可以根據自身戰(zhàn)略需求,更為方便地發(fā)起能源戰(zhàn)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wangxinlc.cn)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