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才是穹頂之下最大的禍首
2015/3/18 15:33:32
近日,被談論最多的,是柴靜自費所拍攝的新聞調查影片——《穹頂之下》。這部時長100多分鐘的新聞調查指出,化石燃料的使用是我國霧霾天氣產生的最核心原因。而汽車,是間接的“幫兇”。
這部新聞調查片播出之后,柴靜在影片中所提出的一些數據遭到了質疑。這個我們暫且不提,本文要提的是,柴靜在片中提到的我國正在燃燒的汽油和柴油,遠遠低于一些發(fā)達國家的標準這個問題。
筆者有一位好友,在西椏附近有一間汽車維修店。常年和他打交道的車輛,大部分都是大型的貨運車,有大陸牌,也有港澳牌。他告訴筆者,他在維修這些大貨車時發(fā)現,港澳牌的大貨車尾氣一般都沒有大陸牌的大貨車嚴重,除了是因為港澳的大貨車加裝了尾氣過濾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燃油。正因如此,這些港澳牌的車上所換下來的柴油濾清器,往往要比大陸貨車要干凈得多。
既然大家都知道,燃油質量不高,導致了其排放到空氣中的有毒物增加,那為什么不提高燃油質量呢?如果看了這個新聞調查的人估計就知道了原因了。當一個人,既充當運動員,又兼任著裁判員的身份,他又怎么能不偏不倚呢?在我國,定下燃油質量標準的是中石化和中石油,這也是眾多注重環(huán)保的國家中,少見的。像美國、日本以及歐盟,這些燃油標準均為它們的國家環(huán)保部門所定。當權力掌握在既得利益者的手中時,他就會盡可能去定下一些讓自己容易的“標準”。
前中石化的一位高層在該片中提到,如果是因為燃油品質的提高,導致無法穩(wěn)定的供油,那么所導致的社會動蕩,誰去負責?這確實又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估計大家還會有印象,2005年的時候,中山出現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油荒,各個加油站每天都塞滿前來加油的車。但是不是這就成為阻礙環(huán)保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理由呢?顯然,在國家利益擺放在眼前的時候,讓企業(yè)來牽著行業(yè)標準來走,這無疑是本末倒置的。
另外就是關于黃綠標的問題。筆者了解到,現在一些汽車修配廠,只要你愿意花點錢,它們完全可以把黃標車搞變回綠標,但車輛的排氣是不需要額外的改裝。既然這種供求長期存在著,那么所意味的是,國家這套“黃綠標”政策,完全是個擺設。那么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讓這個“黃綠標”存在,而不是去幫這些黃標車弄一些更為實際的尾氣排放過濾裝置呢?很明顯,這個黃標變綠標,已經形成了一整條完整的產業(yè)鏈了,無人想打破這種平衡。
其實,無論是燃油質量問題,抑或是汽車尾氣排放問題,這些都有可能是導致我國霧霾的元兇之一。但如果將燃油質量和汽車尾氣如此定性,那么我們的政府便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長期以來,只“堵”不“疏”的做事手法已讓人詬病,“不作為”更會激起民憤。因此,責任是煉油企業(yè)的也好,或是汽車保有量過高所導致的也好,在這種危急關頭,政府以及我們每一個人要做的事情,是越來越多了。
傳動生活 更多>
“愛不是語言,我們在行動!”
2017/12/4 13:21:29
“信捷電氣”2017暑期夏令營
2017/9/25 11:19:41
igus助力機器人球隊奪得2017年機器人世界杯冠軍
2017/9/25 1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