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4日,由中国传动网、《伺服与运动控制》主办、深圳江浩电子有限公司协办的2012年中国传动网伺服风云高峰论坛在深成功举行。论坛汇集中国中国伺服市场目前最具价值、最擅长创新、最有潜力的伺服品牌企业领导与会。
同时,论坛邀请到纵横伺服、运动控制市场30余年的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崇德先生担任本次论坛总主持,编码器市场资深专家深圳市艾而特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晏洪先生担任伺服电机编码器篇章分主持。
论坛以伺服在中国发展为主题,分为伺服系统:爱你不容易——论中国伺服系统发展;伺服电机:“东”“西”——论中国伺服电机发展;伺服电机编码器:“行不行”——论中国伺服编码器发展以及中国运动控制市场发展报告四个篇章。每个篇章通过拟定问题、现场交流互动的方式,有效集中开放地发现问题、解剖问题,为企业答疑解惑、探讨未来发展。
- 中国传动网总经理苏美萍:展传媒力量
作为本次论坛的总策划人,中国传动网苏美萍总经理低调致辞开场。
她表示,随着信息技术与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的结合日益紧密,伺服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中国,制造业大国的角色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产业机械迅猛发展的明朗前景,越来越多的传动企业开始进军并深耕于此领域;与此同时,经济环境、制造业现状对伺服市场的影响,使伺服市场的发展充满变数。这些年,我们已经听到看到也感受到了伺服在中国发展的各种局限。
那么“独”伺服,我们不如“众”伺服——通过在座业内企业家齐聚一堂,将有效集中开放地发现问题、解剖问题,为企业答疑解惑、探讨未来发展,并最终稳健成长——这正是中国传动网主办此次论坛的目的与愿景所在。 她同时表示,2013年,中国传动网、《伺服与运动控制》杂志将陆续推出“伺服中国”栏目,组织各企业参与,为推进各伺服企业的品牌影响与市场深耕进程贡献出传媒的一份力量。
- 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崇德:伺服“围城”与“门槛”
“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却想进来。”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崇德表示,“这种现状正反应了伺服发展的困惑与诱惑。”
作为松下伺服在全球的最大总代理——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崇德纵横伺服、运动控制市场30余年,他明确表示,伺服系统当中,做驱动器相对做电机而言较容易,而做电机相对做编码器而言,又较容易。而目前中国市场布局,最弱的恰恰是编码器。如果中国伺服企业无法在编码器上出现突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很难与台系企业竞争。而目前伺服市场份额排在前三位的企业:安川、三菱、松下都为自己生产编码器。
在广阔伺服市场前景下,从产品角度而言,编码器恰好是伺服企业的门槛。
- 深圳市艾而特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欢庆:工艺与“海浪表层”
作为多摩川精机株式会社进入中国十余年大陆唯一总代理——深圳市艾而特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欢庆先生从伺服配套产品编码器销售量提升的角度表示伺服系统在中国发展前景利好。他同时从工艺角度提出国产伺服电机目前发展的局限。他以海浪作比,中国伺服电机企业多位于低端,如同海浪表层,市场蓝海一旦发生变化,这些海浪表层企业受影响最深切——这也是2012年进口品牌销售量在增长,国产品牌销售量却在下降的可能性原因之一。
他同时认为致使许多企业处于海浪表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工艺。他以西门子对多摩川产品的要求举例:西门子要求多摩川产品100°C应用环境下连续运行5000个小时。这种极端苛刻要求最后在产品材料上的更换得以解决。他同时从用户角度,延伸出国际企业对待产品的要求重在技术与质量。而国内企业却更看重价格。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也可能是国产品牌有待突破的重要局限之一。
会通苏总回应:价格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但却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将产品做得又便宜又稳定。葛总讲到的西门子对于产品的要求,恰好可以给伺服企业一些启示:看看用户需要怎样的产品。而这也正对应伺服企业的定位——做低端、做中端还是做高端,这也直接影响着伺服企业的生产、市场战略与未来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 上海电气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关于机器人伺服驱动的项目负责人:从体制看伺服项目
上海开通数控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江龙从体制内企业与体制外企业角度表示,现在体制内企业与体制外企业,在承接项目方面并没有区别。从国家产业转型角度来看,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工信部都有电机、驱动器、编码器、工业机器人攻关专项。从申请报批结果来看,国营与民营企业参半。
同时,每个省份重要市区都有自己的科技专项。企业做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承接一些相关项目。对伺服企业而言,有利信息是,及时而敏锐关注国家、省份的一些规划动向,并承接一些相关项目,将有助于伺服企业发展。
- 乐星迈克彼恩自动化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炳均:韩系伺服中国深耕路与以太网产品
作为韩系伺服第一国产品牌企业——乐星迈克彼恩自动化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炳均从市场布局角度介绍了迈克彼恩的发展历史以及在中国市场深耕过程。值得深思的是,其在市场布局上,先从编码器开始,2000年做伺服电机;2005年做上位机;2007年收购机械手工厂做机械手行业;2009年与LS产电合并销售产电机、变频器等相关产品——以系统集成战略布局抢占市场。
他同时透露,进入中国市场7年,迈克彼恩也经历了非常迷茫的时期。一方面是日系企业在行业深耕上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则是国产品牌在价格上的压力。在产品上,迈克彼恩正进行以太网伺服相关产品的建设。金炳均认为,以太网将是伺服企业抓住市场的重要契机。
会通苏总回应:回顾市场历史,一些进口品牌,在伺服系统某一领域产品上有优势,但其他领域产品却受制于人,最后在中国市场败北的反面例子来看,迈克彼恩的市场布局非常有远见。通过系统集成这一综合竞争实力,迈克彼恩将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 珠海市台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瑞:核心芯片、设备、标准化、外观高压连续冲压模
“台金机电最初是做光电产品,后又涉及机械产品。由于此渊源,我们在产品布局时,一直是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伺服编码器三者并举。在深入行业时,我们也一直是先从核心技术、核心工艺与核心成本入手。
最初,我们将一些可能性障碍规划进去,发现涉及到应用时,国产编码器是非常大的障碍。我们在做伺服电机时,会有一些担忧——当我们伺服电机产量足够大以至威胁到日系企业的电机销售时,日系企业是否还能向我们持续提供编码器产品与技术?
在此考虑下,我们一开始就从编码器的核心技术入手,当我们对国内几家编码器优秀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的芯片依然是从国外购买,这在核心成本上没有优势。于是我们开始从核心芯片上进行投入。目前,台金在核心芯片上已成功研发并应用。如果国内企业需要这方面的支持,台金也非常愿意为大家服务。 查看全文
- 路斯特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曹海笑:客制化、智能化
路斯特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便为工业领域提供伺服驱动产品。回顾路斯特历史,我将其发展总结为四个“化”,即客制化、本地化、标准化、智能化。契合本期主题,这里着重谈客制化与智能化。
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对工业实行全面振兴计划,非常注重产业集群效应。路斯特当时是为周边几家比较大型的公司做服务,第一桶金从非常小的细分市场——二氧化碳激光器领域获得。这跟上海电气方江龙先生所提到的与产业政策结合意思很接近。
而后发展,客制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欧洲市场对于产品量的需求,远不如中国市场。在此情况下,没法实行大批量生产。幸运的是,从90年代开始,欧洲兴起了智能伺服热潮。同一款产品针对不同的几个行业(比如注塑机、雕刻、机床等)特点进行综合编程。这样十几个行业一起做,量相应得到解放,对成本也有相应降低。也就是说,客制化对市场起到贴合作用,而智能化对客制化起到驱动作用。 查看全文
-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严彩忠:电机匹配、伺服响应
“新时达09年进行伺服调研,研发伺服驱动器。开始时碰到很严重的成本问题:当时国内伺服2500线为主,新时达上了17位的编码器。其价格在1800元左右,而日系品牌上了17位编码器的伺服产品整体才1400元左右。
其次是电机配套问题,因为我们只做驱动,从变频器过渡到做伺服驱动,相关材料与进口品牌是在同一水平线。但是电机对材料要求非常严格。电机对驱动水平影响不大,但对整个控制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路斯特曹总监刚才提到的智能化主要是指可编程,但真正要将伺服做向智能化,更多的可能是智能算法的问题。许多进口品牌能够在上位机就把很多东西做完,这是我们目前无法做到的。
另外,伺服的响应非常重要。许多高规格的厂家要求产品试用两年以上,这对产品响应有更高要求。这几年,新时达也在从成本、电机配套、伺服响应上下了功夫。同时,我也号召术业有专攻,做驱动的不一定非要做电机,做电机的企业也不一定非要做驱动。驱动也不是那么容易做。”
- 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吴寒:经验积累、品牌放大效应、逆向看专用通用伺服
雷赛市场总监吴寒表示,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高低端定位,是一种无奈与暂时性的选择。高端在研发、成本上必定需要更大投入。企业利润上去尚可,如果没有利润企业很难做下去。
其次,国产伺服在发展上有两个瓶颈亟待突破,一是经验积累,技术积累是显现的,而机械经验却是隐性的,需要长时间去发现;二是品牌问题。品牌是很难短时间去跨越的问题,从用户角度,国产一些伺服产品可靠性没问题,但用户会对品牌有疑议。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品牌影响会放大。
对于差异化、走细分市场路线。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共识,但是,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从逆向出发,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去做通用伺服。从商业模式上,用同一种资源去做到更广,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另外,新时达严总提的“术业有专攻”,这未必有可参考答案,不过,伺服系统企业之间的合作一定非常重要。
- 深圳市威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销售总监宋兴华:国产伺服需向高端发展
“差异化确实是一种趋势,威科达一直在飞剪行业开拓国产大功率伺服市场,此领域市场不是很大,但是市场深耕下来也有一定收获。威科达下一步计划是在专业化基础上再进一步智能化、做可编程平台,个人认为这些才能打造国产伺服的不可替代性。对于未来发展,我想,我们最终还是需同国外品牌去竞争,在此之前,我们要承认并了解与国外品牌的差距。”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龚黎明:伺服需与机械设备结合
“与机器结合,提高响应率非常重要。今年三菱所发布的MELSERV0-J4系列伺服产品响应频率已达到2.5KHZ。科尔摩根产品甚至标得更高。而这驱动响应,不只涉及到运动控制,必须与机械设备结合起来,这对熟悉本地机械设备市场的国产品牌来说,是非常大的优势。 同时,单从研发角度而言,我们也不要忘记在运动控制领域的经验积累,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威灵也会针对此投入更多人力与成本。”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伺服产品总监曹跃宇:系统立场与用户立场
“艾而特葛总谈话中,提到产品一致性要求,包括对编码器的要求,确实是非常典型的要求。
目前欧洲许多公司对产品选择都有非常系统的考虑,他们会设立在相关环境下,应该挑选怎样的产品。西门子由于历史原因,掌握着许多关键产品的核心技术,对于产品每一步产生的影响都有自己的认识,将产品作为节点都是有缘有据的。
而日系产品在价格上有非常大的优势。我们经常提到的精益化生产,形成于美国,却在日本得到最好程度利用。通过大批量生产,降低工艺成本。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最终受益还是生产企业本身。这种成本与最终利润权衡,也关系到伺服企业的生存。
联系此,对于国产企业而言,我认为“以伤养伤”是一个好办法。但前提是要明白“伤”在哪,以及如何在有“伤”时保全自身。 查看全文
- (英威腾)上海御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伺服技术总监刘小兵:伺服与产品光洁度
上海御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伺服技术总监刘小兵提出伺服应用中常见的难题:如何通过伺服提高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光洁度?
会通苏总回应:同一台机床,刀具也相同,其他条件也相同情况下。低速转矩脉动太大,会造成一定影响。而驱动器的转矩脉动与电机也有关系,可以从提高马达水平入手;驱动器,现在基本控制算法差不多,问题还是归结于电机自身。同时,提高提高编码器的分辨率有助于克服低速脉动。如果单纯靠机械去补偿,根据我的经验,不会有较好效果。
- 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建新回应:
电机编码器是与低速脉动都对产品光洁度有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影响是伺服的响应与跟踪的性能。一般来说指定发出来,时间越短光洁度会越好。在光洁度要求很高的时候,可以尝试把伺服的增益值调高;算法上,日系伺服在设计时有非常多的滤波,抗震动的算法,可以相关借鉴。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岗:“师夷长技”、“农村包围城市”、循序渐进
卧龙这几年一直在调整产品结构,伺服电机上往控制类马达上发展。这几年,在伺服电机与无刷电机制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很困难。为此,我们也对日本的一些伺服设计进行解剖,并聘请了相关日系伺服专家,这几年下来,也有了一定积累。
在定位上,我们首先是针对几个比较有了解的行业去做,比如机床、纺织等。欧美企业很多都做的是通用伺服,这条道路对于国产企业并不一定适合。个人认为,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细分做下去,从专用过渡到通用伺服才会更可靠有效。同时,我们刚开始进入的行业相对来说比较低端。也可以说是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查看全文
- 常州精纳电机有限公司副总刘耘:中高端市场的定制服务、引进国外技术、贴牌
“今年去德国汉诺威展,喜忧参半,参展企业伺服电机厂家比驱动器厂家基本上多一倍。面对中高端市场,我的困惑是,客户需要一个好的伺服电机,我们能提供好的伺服电机,问题是,他们同样表示竞争压力大。台系的一些17位产品才卖2300人民币左右。对客户来说,他们认为没有利润,而对我们伺服厂家来说,我们同样没有利润。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端定位真的有必要么?今天很高兴从各位业界领导者听到,高端依然是重要发展方向。
另外,从营销角度来看,差异化确实非常重要。许多厂家是从零开始,并没有过多积累,这时候如果能恰当地引进国外技术是否会更有帮助?
同样,像伦茨、路斯特 这些家族企业,他们在中小规模用户企业中获得了极大成功。这些小企业非常注重定制服务,我想,支持国产伺服品牌去做一些定制产品,从渠道从服务上做到更快更好地响应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出路?
另外,这几年,精纳电机也幸运地将一些定子与转子出口到德国的一些厂家,给他们做贴牌。这也是一种成功尝试。”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工程部总监孙持平:编码器对于伺服的重要性、控制关键算法
“对于做电机的企业是否可以做驱动器,做驱动器的企业是否应该尝试做电机问题,其实能做还是都做比较好。国内一些企业我也去看过,发现编码器是一个非常大的瓶颈。一方面,企业方没有从光刻制作过程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另一方面,日系前几位企业编码器都是自己生产,这对国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冲击。
从编码器生产本身来说,这又极其不容易,一般反馈越高,对控制器的要求就越高。国外最开始讲矢量控制还是十几年前,SPWM空间矢量控制器早就使用。而这些产品在国内这几年才开始进入市场。在编码器尚未达到要求前,如果能在一些控制关键算法上进一步攻坚, 也是一条道路。”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集团工程部工程专家杜嘉:注重研发,逐步追上进口品牌
“研发工作很难赶上市场进程,但是基础研发工作却是非常需要。以手机行业为例,五年十年前,还是诺基亚等一些国外品牌占据,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在此领域扎根。这些国产企业如果没有在研发上下功夫,没有掌握一些核心技术,很难长期立足。伺服也是一样,当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差距越来越小,价格又优势,用户又怎能不会选择国产品牌呢?关键是真的要沉下心来花时间去进行研发。”
- 深圳市艾而特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晏洪:伺服编码器大有可为
背景:
中国本土伺服电机,驱动器制造行业自1998批量生产至今,已过经历了15个年头,在这期间,国产伺服电机数量每年呈跳跃式增长。据2013年不完全统计,伺服电机制造厂家超过250家,伺服驱动器及系统厂家70多家。
作为伺服电机配套的编码器数量从15年前的1000-2000台/年,增长到最高2010年的70多万台/年。(15年间,国产伺服电机编码器使用总量大概为500万台左右)。随着使用编码器的数量猛增,绝大部分世界知名编码器厂商移厂中国生产,如海德汉,DANAHER,多摩川,安华高,这些国外知名品牌积极主动的参与着中国激烈市场竞争。查看全文
- 睿工业杜洋:从工业链看中国运动控制市场
运动控制产品应用进入普及阶段
随着中国自动化市场的快速发展,运动控制市场作为自动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完善和成熟,从2004年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每年增长率超过25%。在2009年由于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增速放缓,但2010年迅速回弹,增长速度超过30%;在2011年相对来说增速有所回落,但也有10%以上的增长,2012年由于OEM行业受挫严重,伺服市场发展首次出现负增长。
伺服市场竞争格局
由于技术的复杂性,伺服市场还牢牢控制在Yaskawa、Mitsubishi、Siemens、Panasonic和lenze和等国外供应商的手中。中高端市场没有国内供应商的参与,价格相对稳定,使得伺服成为少数几个增长率和利润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市场。查看全文
- 深圳江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志华:有容乃大
本次论坛红色传动盛宴由深圳江浩电子有限公司特别赞助。其董事尹志华对届伺服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江浩电子自2003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大型铝电解电容器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自2009年收购了日本铃木旗下铝电解电容器企业——上海铃木电子有限公司,获得了56项成熟的日系电解液配方,江浩电子铝电解电容器的稳定性和长寿命指标一路攀升。目前,江浩电子拥有2项发明专利和19项实用新型专利。在销售领域,江浩电子连年保持了100%的增长幅度,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3.2亿元人民币;2011年完成销售额6亿人民币;2012年,江浩电子在大环境萧条下,依然完成目标业绩。
尹志华也表示,希望能同国产伺服企业一起将民族品牌发扬光大,共同构建工业美好未来。
活动日程: |
14:00PM--18:00PM 高峰论坛 |
18:00PM--20:00PM 红色盛宴 |
![]() |
麒麟山庄会场图 |
联系人: | 张勇 18676721585 |
黄小梅 13621631765 | |
向青 13424367570 | |
电 话: | 0755-82048561 82949541 |
0755-83736596 83736591 | |
传 真: | 0755-82048153 |